新闻是有分量的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2019-03-26 14:33栏目:商业时尚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杭州市萧山区,工作人员正在扫描“小绿袋”上的二维码,记录垃圾分类处理信息。
  (资料图片)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3月18日,江苏扬州大学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3月19日,在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学生们在宣传垃圾分类。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在中国,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时间表、路线图已明确,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了快进键,以垃圾分类引领的“绿色革命”转型也已在路上。本报采访了部分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来看他们在推进垃圾分类治理上有哪些创新经验。

  

  杭州:

  为易腐垃圾治理建一个“超级大脑”

  在中国,居民生活垃圾中占比近半的易腐垃圾,是垃圾治理中的难题,也是垃圾能否减量的关键。杭州市萧山区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形成了富有萧山特色的易腐垃圾全链条治理格局。

  美丽萧山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中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们为全区垃圾分类数据建了一个“超级大脑”,能更好地实现易腐垃圾精准计量、有针对性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和分类准确率。

  听到熟悉的轻音乐《茉莉花》响起,家住杭州市萧山区汇宇花园四期的张阿姨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她知道,又到了扔垃圾的时间。

  带上智能卡,拎上装有易腐垃圾的“小绿袋”,张阿姨一路走到小区垃圾集中投放点,工作人员用手机扫描了张阿姨“小绿袋”上的二维码,记录下垃圾的重量、质量等信息,然后帮着将垃圾倒入标有“易腐垃圾”的绿色垃圾桶里,再将垃圾袋扔到标有“其他垃圾”的灰色垃圾桶里。大约1小时过去,音乐声逐渐停止,垃圾收集结束。清洁直运公司和餐厨企业直接将垃圾分类运走,工作人员清洁完现场后,小区里的垃圾桶不见了,小区又恢复了整洁美观。

  这是汇宇花园四期施行的“垃圾不落地”音乐线分类模式,每天固定7时30分到8时30分、18时30分到19时30分这两个时间段为集中扔垃圾时间。张阿姨说,用智能卡在自动发袋机上刷一下就可以领取用来装易腐垃圾的“小绿袋”,一户一卡一码对应,分类投放垃圾时工作人员会记录下相关情况并积分,积分自动存储在智能卡内,居民利用积分可以兑换肥皂、洗手液等生活用品。

  除了“小绿袋”,还有“小绿桶”。在萧山区金辰之光小区,每家每户都领到了一个专门装易腐垃圾的“小绿桶”。特别的是,“小绿桶”上装有智能环,能智能识别、精准计量桶内易腐垃圾的重量,并实时上传。居民在“小绿桶”里装好易腐垃圾后,放到单元楼出入口的收集柜,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回收易腐垃圾并定时清洗维护。这也被称为“一户、一桶、一环”的分类模式。

  就在这一刷、一扫、一称、一扔等一个个动作之间,萧山区各家各户践行垃圾分类的图景便生成了。

  李中华告诉记者,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信息最终会上传到萧山区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这个大数据平台,相当于为全区垃圾分类数据提供了一个“超级大脑”。如何理解呢?打开这个智能系统,电子大屏上会以地图形式显示各小区、垃圾集置点的具体位置。根据智能环、二维码中储存、上报的信息,系统能自动统计易腐垃圾收运情况,各居民小区每日、每月、每年易腐垃圾收运的次数、重量、质量等内容一目了然。

  李中华说,他们做垃圾分类工作多年发现,通过前期宣传等各种举措,垃圾分类的居民参与率大概到60%—80%就会遭遇瓶颈,而智能卡、智能环能及时跟踪每户居民每日易腐垃圾量和投放情况,这样就能精准定位未参加到垃圾分类中或分类不到位的居民户,再加上有针对性的入户宣传,能够有效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

  厦门:

  让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