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碰撞成绩为何差评居多?重点在这
很多人都知道,判断一台车的碰撞安全性,会去参考中汽中心的C-NCAP碰撞成绩,若还想进一步深究碰撞安全高低,还可以参考欧洲的E-NCAP和美国的IIHS碰撞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同一辆全球车型的某一项碰撞成绩,在C-NCAP、E-NCAP、IIHS都获得了优秀,但在中保研(C-IASI)碰撞测评体系中,某一项碰撞成绩却得到了差评(即P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C-IASI的碰撞标准比欧美还要严格么?
差评是怎么来的?
图注:沃尔沃XC60获得 E-NCAP 2017年最安全车型奖
我们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举例,全新XC60在美国IIHS和欧洲E-NCAP都获得超五星的优秀成绩,甚至被E-NCAP评为2017年度最安全的车型,沃尔沃官方也称其为沃尔沃有史以来最安全的车型之一,但是……
同样的沃尔沃XC60,在中保研(C-IASI)碰撞测评体系中,却有一项得了差评。这项评测就是中保研(C-IASI)独有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测。不仅如此,中保研测过的大部分车型,该项得分都是差评。
那么中保研(C-IASI)为什么要单独设立一个“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测呢?来自官方的解释是:长期以来,车型保险安全分级作为车型定价的最重要因子,在中国一直未能建立系统的体系,极大地制约了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为此,在中国保协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汽车保险与车辆安全技术现状,经过多轮论证、形成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简称C-IASI)测试评价体系。
大概解释一下,中保研所有碰撞测试与安全测试,除了采用与美国IIHS相同的标准外,还增加了车辆以15km/h时速行进,车头与刚性障碍物发生低速碰撞以及车尾与移动障碍台车发生追尾碰撞后,保险公司需要赔付的金额比例标准。即碰撞测试中,需要计算出车辆修复和人员伤害的赔付标准。车辆修复金额越高、人员损伤越严重,赔付金额自然越高,与此同时,该项评测的得分就越低。而该项分数也可以督促主机厂做三件事:1、改善车辆设计,减少低速碰撞时,车头与车尾损坏太多的零配件;2、降低车辆配件的更换与维修费用;3、通过加强车身结构,以及将更多的主被动安全配置下放到中低配车型,来提高车内人员的保护性。如果主机厂改善以上三件事,那么中保研“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测的得分自然会提升。
在中保研(C-IASI)最新的碰撞测试中,一汽奔腾T77的该项得分为差评(即P级),但是经过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并不能代表车辆安全性的高低。只能说明,在低速碰撞时,车辆的维修费用可能会比较多而已。作为最安全的车型之一,沃尔沃XC60该项得分同样为差评,所以此项得分与车辆安全性关系不大,只与维修费用相关:如前后保险杠、车身覆盖件的更换和喷漆、气囊更换等,需要保险公司承担更多的维修费用。如果只因“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成绩而输出片面的观点,抹黑奔腾T77或是沃尔沃XC60的安全性,是不够客观的,甚至是指鹿为马的。
中保研25%偏置碰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