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前七月车企发债大增八成:汽车行业储粮过冬?

2019-08-14 09:45栏目:汽车
TAG: 汽车 发债

[摘要]今年前七个月,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债总额为564.7亿元,同比增长83.8%,发债数量46只,几乎接近于2016年的水平。

日前,上汽集团宣布,拟以储架发行方式申请发行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整车制造企业,上汽集团已经有十余年未发债,此次申请发债额度被外界解读为“资金承压”“储粮过冬”。

上汽并非今年唯一新加入发债队伍的车企。根据公开信息,今年在整车制造领域,至少有长城汽车和北汽新能源新加入发债行列,截至今年7月底,两家车企分别发债融资20亿元人民币。其中,北汽新能源8月12日又完成今年第二期中期票据的发行,再募资15亿元。

这些只是今年汽车行业加大发债规模的缩影。Wind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债数量及规模均创出了三年新高,发债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暴涨八成。

汽车制造作为连续二十年高速增长、违约量少且资产规模较大的行业,不少企业的信用水平都能得到市场认可。但也由于融资渠道多元,汽车行业此前鲜少大规模发债。如今,在经营性现金流趋紧的情况下,发债再次成为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厂商青睐的融资渠道。

汽车行业“发债潮”

今年前七个月,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债总额为564.7亿元,同比增长83.8%,发债数量46只,几乎接近于2016年的水平。

受当年宽松政策的影响,2016年各行业债券规模都有一轮“小爆发”,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当年前七个月,汽车行业发债总额585.3亿元。随后两年,发债车企数量减少,规模回落到300余亿。

在债券种类方面,今年前七个月发行的债券中,超短融占据46%,中票占据9%,企业债占据5%,公司债占据35%。其中,发行企业债的两家为比亚迪和华晨汽车,它们同时发行了相当或更大规模的超短融。

比亚迪是近几年来发债最多的车企。从今年前七个月的表现看,比亚迪发行了30亿元公司债、10亿元企业债,以及110亿元超短融,规模比去年同期高出50%以上。最新消息显示,8月12日,比亚迪今年第二期公司债券也已结束发行,规模为25亿元。

华晨汽车同样是近三年来活跃在债市的车企之一。今年前七个月,华晨汽车共发行了15亿元超短融、21亿元企业债,以及50亿元公司债,总规模86亿元,同比增加244%。

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不少车企重新走上发债融资渠道,另外还有一些债市的新面孔,如北汽新能源和长城汽车。其中,长城汽车注册了40亿元的发债额度,目前已使用20亿元,而北汽新能源在发行了20亿元的超短融和中票之外,还计划发行20亿元的公司债。

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蓝谷去年刚刚完成借壳上市,次年便迅速发债。实际上,北汽系一贯是车企中相对热衷发债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北汽集团和北汽股份已经分别发债40亿元、55亿元,在行业中位居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股份是少有的近五年来每年都会发债的车企,今年北汽股份发行的债券种类也全部都是超短融;而北汽集团继2016年之后大额发债后,近年来发行债券的规模便有所降低,去年同期并未发债的北汽集团,今年再次出手。

吉利汽车同样是一家重启发债的车企。数据显示,前两年同期,吉利汽车也未发债,但今年1-7月,吉利汽车共发行60亿元的债券,包括一只25亿元的超短融和一只35亿元的中票。

或为缓解资金紧张

车企进入“发债潮”成为汽车行业资金紧张的佐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车企发行的债券中,绝大部分是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偿还债务的短期债券,而即使是发行周期为三年左右的债券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车企相继发行债券,与汽车产业资金链紧张有很大关系。”8月13日,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尤其是自主品牌,在当前环境下面临的压力很大。”

今年汽车市场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2.4%,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的梳理,市占率相对较高的上市车企中,也有六成出现了销量下滑。

销量下滑带来营收降低以外,终端市场的传导效应更是加大了车企的资金周转难度。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汽车终端价格一再下探,汽车经销商面临的压力更甚,对于车企而言,回款的周期便会加长。

“汽车是大额消费品,我们公司每个月都会有100亿元左右的营收,但很多是通过毛利率很低的票据贴收的,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公司平时的运作成本都很高的。”一位上市车企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