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汽车与环境】圆桌讨论:2025年汽车节能技术的机遇与挑战(4)

2019-03-23 11:53栏目:汽车

  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可以打破传统车在十到十五万的现有价格顶线。有些可以卖到二十万甚至三十万以上,这是我们的机遇。 如果国产车想走入中高端车市,电动车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日本和德国的内燃机、变速箱、混动技术是很先进的。并且还在很认真的研究。作为自主品牌车企,我们要生存、要发展。什么是我们的出路与突破点,这是我们需认真考虑的。不是我们没有信心(在内燃机、变速箱、混动)技术上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从商业竞争与回报角度,什么是对我们最有利的,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

  周剑光:两个角度回答刚才的几个问题,第一个双积分制度,非常好的一点他除了规定纯电动车要有大比例之外,其它只规定了一个限值,没有规定哪条技术路线。这一点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很多法规中规定了技术路线,一定要用什么不能用什么技术,这个法规就改了这种说法。又要应对法律法规,又要应对市场竞争,给我们企业做了很多选择余地。再讲一句,2020年后补贴时代的纯电动该怎么办? 不仅仅是纯电动,插电式甚至混合动力等等,都会出现在这个市场上面,将出现多元化技术并存局面。不仅仅是我们集团,基本上我们几个友商主机厂都说2020年以后不只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要上的。

  第二个想回答排放极限的问题,到目前来说我们讲到排放时候,一个是发动机出口的排放,一个是后处理系统的排放。发动机本身可以经过很多技术的优化,排放可以降低很多。但是未来重点还是在后处理系统上面。即使在目前,运用某家公司说法,整个车排出来尾气,比它吸进去的还要干净。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我们通过具体参数来看的话,的确有某些成分是这样的。到2025年的话,真的是光靠传统发动机达标已经非常难的,这就是一个极限。我刚才也说过了,10%油耗值的技术升级,对于未来的发动机还是可能会有改进的,不仅是马自达我们也会达到,但要花很大付出。

  顾鹏云: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可能关注的是车内空间大小,如果说我们真正用新能源车以后,如刚才陆总举的这个例子,从布置的角度,新能源车是有潜力把车内有效空间大幅度地提升,这样也许我们可以把整车的尺寸降下来,但是目前主要还是重量问题。所以最终如果把重量减下来,节能才能有效的。 关于清洁能源,我们吉利的李书福董事长一直在推动甲醇的应用。吉利也开展了许多研发工作,我们有两个基地生产甲醇燃料车。虽然,仍然有各种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腐蚀问题,但是,甲醇还是很有潜力的。

  徐政:回答刚才那位老师的问题,就是排放极限的事情。这个话题已经有在谈了。因为国六b加RDE已经把污染物排放限值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当我们把冷启动排放这一块再做好的话,因发动机污染物排放而产生的交通污染就有潜力下降到不再对整个环境的限制产生影响,也就是zero impact emission这样一个概念。另外关于发动机热效率极限的话题,中长期来看是约50%,跟现在水平比,是大于25%的提升,所以发动机本身也还是有较大潜力的。

  韩志玉:我们现在有两个非常完美的燃料,我们都把他忽略了,一个是自然界给我们老天爷的给我们的就是甲烷,你把地打个洞气就出来了。还有一个人造的,自然界不存在但是我们把他造出来的,甲醇。就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可以降低25%。我们总书记承诺2030年二氧化碳要达到峰值,我们怎么达到峰值?搞电动车的人都说我未来是用风能、电能搞电,但是未来2030年之前怎么办?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各个车企还是要可能他们都有考虑,只是吉利是先行一步。

  第二个是关于热效率的问题,尽管我本来搞发动机出身,但是事实上大家做个简单算术,我们心里国家现在投入生产的热效率大概在35%到36%、37%,下一代可能我知道最好的40.8%。现在如果把他提到50%,那这个相对值是28%,结果值是10%。28%什么意思?就是28%的新能源不干,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达到了。但是我们双积分的政策,政策是人们给你扣上去的帽子。中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际上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内燃机达到50%,日本人干得出来我们就投降了。我觉得今天有点悲观,但是我觉得内燃机这块还是要用力气。

  最后给我们嘉宾一句话,2025年节能的机会挑战在哪里?

  周剑光:机遇跟挑战并存,成功和失败在于自己,好好干、踏实干,赶快回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