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年轻人育儿成本 代表委员支招“减负”
全国两会召开前不久,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报告透露: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这一数据比2019年1179万登记户籍新生儿数量减少175.5万。
一时间,育龄夫妇生育意愿降低的话题引起社会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对此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并提出为宝妈宝爸“减负”之道。
1、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免相关家庭的支出费用,这其中可以依靠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家庭收入水平纳入考核指标,这决定着减免的力度。
另外,不仅要从国家层面更多推广、树立年轻人正确价值观,培养年轻人承担起为民族繁衍延续的责任和义务之外,还要降低年轻人养育孩子的成本,尤其针对愿意生育二孩的家庭,客观上要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支持。
2、增加公立的0-3岁托幼机构,让更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不必支付高昂的费用无奈将孩子送至私立托幼机构。
3、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助女性平衡职业和家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认为,就业歧视、经济压力、育儿焦虑是影响女性婚育决策的重要因素,帮助女性平衡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的政策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要通过生育保障政策,支持想生的,帮助晚生的,包容不生的。
就业歧视、经济压力、育儿焦虑是影响女性婚育决策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发展快,女性受教育水平高,但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社会性别平等还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女性在婚育和职业发展上选择困难。积极应对老龄少子化,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须树立家庭友好的价值理念,以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为出发点,强化社会支持和公共服务供给,帮助实现家庭生育意愿。通过生育保障政策,支持想生的,帮助晚生的,包容不生的。
一是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融合现代文明理念,鼓励家庭育儿的祖辈支持和男性参与,倡导适龄婚育、代际和谐、性别平等、责任共担的新型家庭文化;二是积极构建以生育保险为基础的生育保障制度,减轻企事业单位雇用女工负担,保障男女职工产假、育儿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帮助女性产后重返工作岗位;三是扩大普惠型托育服务供给,加大对养育孩子家庭在税收、购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加强家庭育儿指导,确保母婴安全,切实降低家庭“三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