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如何实现聚力增效
原标题:就业优先,如何实现聚力增效
宁夏银川专场招聘助力女性就业。新华社发
福建福州山村创业者闯出致富路。新华社发
大学生“农创园”开启花卉销售季。新华社发
河北石家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新华社发
云南会泽脱贫群众在工厂进行作业。新华社发
【经济界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度的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这一目标相比2020年900万人有所提高。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如何在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保持就业大局稳定,进一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形势面临三大挑战
【数说】
面对异常复杂的形势,在各方努力下,去年我国最终实现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目标任务;全年调查失业率平均5.6%,低于6%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去年年底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43万人,同比增长超10%。
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有36处提到“就业”二字。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带来较大冲击。面对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稳就业’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稳就业措施。这些组合政策出台之快超出了预期,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告诉记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
李克强总理在日前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落实‘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首位。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认为,总体判断,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首先,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与此同时,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个技术技能人才至少有两个岗位在等着他;此外,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也比较大,给今年的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今年将“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之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就业优先政策作为三大宏观政策之一,提出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我国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