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电竞女友这些年,我总算摸到了财富密码
1
最近,雨桐每天都在朋友圈晒出别人给她转账的记录。
她是我在DOTA社区认识的好友。2017年初,各大游戏社区掀起一股“认证妹子”风潮,女性玩家只要通过社区的认证,坐实女生身份,昵称后面就会生成一个粉牌,意味着在男性玩家居多的社区里能获得更多关注。
雨桐就是认证的玩家之一。她长相清纯,性情开朗,身材玲珑有致,每次发贴,回复的人都不计其数。我也是游戏社区的“达人”,喜欢和她互动闲聊,一来二去混熟了,就加上了微信。
那段时间,我每回登录游戏都会喊上她一起玩。雨桐会说笑会调侃,也会在队友状态好的时候大喊“666”,让人游戏体验极佳,成了我DOTA生涯的一段美好回忆,可惜后来忙于工作,我们渐渐没了联系。
看到她晒在朋友圈的转账记录,我有点好奇,像老朋友一样问道:“雨桐,你最近做啥啊,看来收入不错啊。”
雨桐也是个直爽性子:“我在做游戏陪玩,发截图想吸引别人一起来做呗。”
我也点过DOTA2的陪玩服务(为网络游戏玩家提供的游戏陪伴服务),50元一局。对方是我在游戏社区找的女陪玩,5000分水平都没有——当时我6300分,按照DOTA2规定,分差超过2800分就不能匹配。游戏一开局,她就强行切入话题,问我“江西的彩礼是不是很高”,让气氛迅速变得尴尬。回想起来,那局游戏简直是花钱找罪受。
我给雨桐诉说了这段经历,她噗嗤一下笑了:“正常啦,现在做陪玩不都这样,你这个起码还是本人。”
听了她的话,我来了兴趣:“做陪玩还能不是本人?”
她不以为然,说现在已经很少有本人做陪玩的了,我要是愿意听,她就给我讲讲这个行业。
“这个行业内幕可多了,你就当听个八卦吧。”
2
1998年出生的雨桐是西北某银行职员。这份工作是父母给安排的,“平时根本没事干”,在雨桐看来不过是求个安稳,她真正当事业做的,还是游戏陪玩。
有人天生就是吃陪玩这碗饭的。雨桐就是这样的人。她喜欢打游戏,手游、端游都有涉及,在游戏社区很活跃。19岁那年她考上大专,由于长得好看,为人活络,被很多网络媒体邀请去拍写真,结识了不少知名媒体编辑和电竞圈红人,两个微信号很快就加满了人(因为单个微信号上限5000名好友)。我问雨桐朋友圈里最有名的人是谁,她说:“某前首富的儿子吧。”每次有劲爆的娱乐新闻,她都是我朋友圈里第一个知道的,只要她在朋友圈放出“猛料”,几个小时后,微博“热搜”就会如期而至。
我曾在朋友圈看见雨桐晒过房本,这也是她做陪玩的深层原因。2019年8月,父母掏首付给她买了一套房,之后每月的房贷要她自己还。银行那点工资,付完房贷就一分不剩了,她向我抱怨:“想干嘛都没钱,买化妆品没钱,吃甜品没钱,出去玩也没钱。”听朋友说陪玩这行“时间自由、工作轻松”,还能解决燃眉之急,她就愉快地入了行。
很多人做陪玩纯粹是图个乐,真正赚到钱的凤毛麟角,但雨桐打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她并不满足于单打独斗做一份兼职,她寻求的是“组织”,只要在组织里,她就有自信成为其中的佼佼者,通过上升渠道,让陪玩成为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副业。
这个“组织”,就是陪玩工会。
自从电竞行业崛起后,游戏陪玩需求开始在年轻人中蔓延。找不到随时能上线的好友,花点小钱点个陪玩进行高质量的组队游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20年春节期间,“比心”官方(国内游戏陪玩行业头部APP)发布了一组数据:1月24日到2月29日期间,用户总共下单了6000万局游戏。如此巨量的用户及游戏需求,簇生出了专门的游戏“陪玩工会”。想从事陪玩的人如果不够出彩自信,又想要稳定的客户,就必须成为工会的一员。
工会是雨桐在网上找的:“现在工会发展得大同小异,人多就行,我加入的工会有2万多人。我在网上加了工会管理的微信,交一笔入会费就可以了。”
入会费分两档,第一档299元,只能接单,不提供晋升渠道;第二档399元,接单之余还有上升空间,通过考核便可竞争管理岗位。雨桐没怎么考虑就交了399元——工会管理承诺,打满300单就会退钱。
进入工会以前,雨桐单纯地以为,做陪玩就是陪人打游戏,入会就是为了更稳定的客源。她想带给客户最好的游戏体验,成为“陪玩明星”,好让工会给她越来越多的业务,从而达到“陪玩成为第二收入”的目标。
但事实完全不是她想的那样。
加入工会后,管理把她拉到了一个叫“is”的语音软件里,几年前淘宝“刷单”流行的时候,这里面的语音群正是“刷手”培训和商家放单的基地。
群里约莫40人,都是当天来的新人。工会管理说,新人需要在“is”里听课培训4天,通过考核才能上岗。而所谓培训的内容,其实就是行业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