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谈教师的修为与无奈
看点 在现代社会,有人认为教师应该受到“更多尊重”,也有人认为教师被给予了“过分尊重”。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这里一方面涉及到老师该如何做,来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配得上更多尊重,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和社会如何理解和缓解教师的“脆弱与无奈”。学校、学生、还有家长,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也同样需要仔细思考。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著名国际教育领域专家李永远,在下文中探讨了教师的修为和无奈。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 李永远编丨 喀戎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这是我们小时候了解老师的最早的记忆,直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一个说来并不神秘,然而做好却又非常艰难的职业。
教师的修为,有三个境界
1. 把“课”讲好,再“仰望星空”
我始终都认为, 把课讲好是我们评价教师的最基本出发点,如果这都做不好,其他根本谈不上,甚至如果课都讲不好再去谈“育人”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如果没准备好自己的课而去空谈人生的道理,简直就是在给自己的无能和不专业找到“伪装”,学生也不会听进去的, 因为他们会觉得你作为教师,连自己都不够敬业,怎么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
那么怎么才能讲好课呢?或者说好的授课要满足那些要求呢?
我想先从一个形象的比方开始。
假如,你要送给自己心爱的人一束花,我们来看看三个不同的方面:
第一,你首先要搞清楚你心爱的人想要什么花。如果她想要玫瑰,你可能需要精挑细选品种优良的玫瑰花;
第二,你可能要花些心思设计一些方式让她欣然接受;
第三,如果她收到你送的花之后从此自己爱上了养花,那就更棒了!
这个比方里其实包含的就是教师授课的三个层次。
第一、清楚学生的需求,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和优质;
第二、上课的授课方式要讲究,无论我们说的翻转课堂也好、互动、探究式学习等等,都是希望把这个“送花”的过程做的更有趣;
第三、教师授课的终极目的,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具体怎么才能实现呢?这里借用一下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里提到的“三感三力”, 即“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和“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
展开全文
其实好的一堂课就是要具备 “三感三力”。
一堂课内容如何安排,设置每句话怎么说,上下联系等等都需要设计,怎么调动听课对象的兴趣并且愿意参与进来,整个参与完课堂之后回味起来会觉得这堂课很受益,这些都是一堂优秀的课所需要具备和实现的。
2. 是人生导师,更要与学生彼此成就
无论是全日制学校的教师,还是培训学校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过客”。
你当然可以这样想“几年之后,谁还记得谁啊?” 可是纵使是过客,你依然可以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而且有些时候这种影响可能是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
前不久,有一位我多年没有联系的学生来看我,他刚刚从美国大学毕业,身材健硕,是中国首位NFL注册的橄榄球运动员。
他来看我的时候跟我提到了一些我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他说:“老师,你知道吗?你那本词汇书的前言里的文章‘寂寞之于奋斗‘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我能坚持努力考上Carleton (全美排名第八的文理学院,编者注)的动力,也是我大学坚持打橄榄球的动力……”
当我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既莫名地感动,又莫名地后怕。
其实,说实话,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教师不知不觉改变着他们的知识结构,发掘着他们的潜能,开阔着他们的眼界和格局…… 但其实我们也会时常被他们身上所呈现出的变化而改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