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校园贷再度火热:学生电脑、驾照分皆可抵押(2)

2019-11-12 23:17栏目:新闻

  “学生没有赚钱能力,给他们任何消费型贷款产品,都应该先告知他们的父母,让父母判断是否应该贷。”一位北京学生的家长曾和学校反映,即使贷款产品是“正规的”,如果这类产品在市场上泛滥,没有自制力和赚钱能力的学生,也很容易因此“过度负债”。

  “孩子在申请贷款时,通讯地址和居住地址都写的学校,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判断出借贷人是学生。”晓颖的父亲对此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觉得这些所谓的“正规机构”给学生放贷,也存在问题。

  聚投诉显示,2019年,拍拍贷、你我贷、微粒贷、京东金融、美团金融等几家头部金融机构与学生有关的投诉,累计达到了100条。

  这些投诉大多在说,金融机构给在校学生放贷,造成后者“过度负债”,且存在暴力催收行为。

  曾经在你我贷上借过钱的潇潇,也曾打电话去质疑对方:“为什么给学生放贷?”

  对方客服没有正面回应,反而说:“我们不给学生提供贷款,你属于骗贷。”

  潇潇再次返回借款页面细看,才在最底部看到了一行浅色小字:不向学生提供借款服务。

  “我居然成为隐瞒身份的骗贷者了?金融机构反而不需要承担审核不严的责任?”潇潇对此无法理解。

  通常在这个时候,巨头和一些网贷机构会辩解说:“我并不知道对方是学生,也无法判断他们是学生。”

  “这就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了,大家都在打年龄的擦边球。”平靖透露。

  什么是年龄的擦边球?

  目前,监管未对贷款者的年龄下限做出限制,也未对校园贷有年龄的划分。

  在过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查询学信网,来判断借款人是否为学生。

  但从2016年开始,学信网的数据不再开放。

  于是,很多金融机构就将放贷门槛设置为22岁。

  但实际上,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或者研究生,都超过了22岁。“通过这个擦边球,就能切下很多学生用户。”平靖认为,这是金融机构在故意打马虎眼。

  但他认为,这么操作,是得不偿失。

  “被家长去监管和媒体投诉,并背负上这些道德压力,不如放弃这些用户。”平靖称,要把学生用户挡在门外,还有很多方式。

  可以把借款年龄再调高一点,比如23岁,甚至24岁。

  或者对于年龄偏低、填写地址在学校的借款用户,再进行一次电话审核。

  但对于一些机构来说,利益似乎比名声更重要。

  03 花式借贷

  校园贷这个市场不仅仅有头部的公司,一些消费分期、借条和线下抵押贷,也开始重新活跃。

  去年11月,大三学生何琳打算做鼻综合整形手术,医院的报价是2万元。

  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可以办理分期,并给她推荐了一家名叫“任助手”的借贷平台,直接办理了2万元的分期。

  “任助手”直接将贷款打到了医院的账户里。何琳分12期还款,利息总共1768元。

何琳在“任助手”办理的贷款

何琳在“任助手”办理的贷款

  欠款还差4期还完之时,何琳在一次不经意浏览医院网页时发现:“完全一样的手术,报价只有3000多元。”

  “我觉得自己可能被骗了,医院和借贷平台很有可能是串通好的。”她停止了还钱,打算跟“任助手”要个说法。

  但是,刚逾期两天,就有催收打电话催她继续还款,甚至给她的亲朋好友群发了不堪入目的短信。

  各个线上的消费场景,都没有放弃过学生这个有强大消费冲动的群体。

  除了医美贷,教育贷、租房贷等平台,都不乏给学生分期的案例。

  而714、套路贷,更是将学生视为核心的收割对象。

  为了买游戏装备,张天翼从大二就开始借贷,而且越借越多,“总共可能借了30多家平台”。

  今年年初,张天翼进入大四下学期。为了偿还逾期的网贷平台,他甚至还借了714,以及55超级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