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江中五十年的“守正”与“创新”(2)

2019-11-10 14:14栏目:新闻

1998年GMP认证,老厂条件有限,专家都不看好,可是江中人边学边做,从厂房改造、设施改善、文件编写到人员培训……大伙挑灯夜战,通宵达旦,最终江中以高分通过,成为全国首家获得GM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

2002年夏天,为了解决进口设备调试难题,江中普通压片技工夏劲松在机器旁边蹲点两个多月,最终发现问题,做出关键改进,让高速压片机检测指标全部合格,德国专家心悦诚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3月,为了实时监测药材种苗长势,江中员工涂健在-2℃的低温下,在田间搭起草棚,昼夜悉心观察,一守就是半个月。

这样的态度和精神,融汇在江中的产品里,“极致”的体验折射在细节里。

药材好,药才好。健胃消食片需要太子参作为原料,江中对这味药材的需求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40%。有几年,太子参的采购价格曾经猛涨到每公斤400元,几乎侵蚀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但江中依然坚持采购最好的太子参,即使因此损失数个亿的利润,也要保持原材料的品质。

为了让药物充分作用于咽喉,草珊瑚含片即使含服到很薄也不会碎裂;参灵草在分子筛技术、去农残和重金属技术等的支持下,滋补效用更加突现……

这些凝聚匠心的产品,不仅受到消费者喜爱,还跟随神舟飞船进入了太空,为航天员健康保驾护航。

江中在一段时间内曾先后试验开发了100多种食疗产品,但推向市场的还不到10种。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江中为什么要把产品质量标准定得那么高?为什么轻易地错过了那么多赚钱的机会?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辛苦?

“江中骨子里没有投机取巧,不无谓过度地逐利。”卢小青用简练的话语,画出了江中人生动的形象,有力地解答了疑问。

坚守并不是迟钝,沉下心去做事是为了厚积薄发。中医药事业关乎全民健康,来不得一点虚假和炒作,唯有“守正”才能行稳致远。

江中五十年的“守正”与“创新”

江中药谷全景(效果图)作者:田甜

走进江中药谷,湖光山色,风景宜人,鸟儿在天空和水面嬉戏,林间徜徉着麂子和野兔。

地处南昌湾里梅岭风景区脚下,占地3000亩,只有100亩建厂房,其他地方是湖泊、草地、林子,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初来乍到的访问者恐怕难以相信,这里居然是制药工厂。

“药渣喂猪喂鸡;污泥做砖;污水通过AO工艺处理,经水坝蓄容,进行再利用。”华润江中环境管理体系总监乐渝宁说,江中药谷从建设之初就融入了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

“天人合一、自然如是”是深植于江中人心里的绿色发展理念。

“保守估计,药谷的野生动物种类超过了两百种。”今年51岁的陶天柱自豪地说。

老陶2012年到江中工作,起初是保安,一年之后开始专做野生动物保护。他每天的工作是投喂动物、巡视山林、控烟防火。七年多下来,老陶和药谷的动物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它们很通人性的。这么多年来和动物相处,也培养了我的大爱之心,对大自然的理念完全改变了。”如今,老陶到山林里去,人往前走,鸟儿们就会飞到他背上的箩筐里找吃的,而獐子、麂子们都能听懂他的口哨。

老陶说,不仅仅他自己,在多年的绿色发展理念熏陶下,所有江中人都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知道应该爱护、尊重、享受大自然。

“如果外面的人来参观,走到林子边上,江中人看你面生,一定会盘问你,不让你进去。”

一家全国知名的中医药OTC大型企业,它的生产基地宛如一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地,被赞誉为“中国最美工厂”,这是江中人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充分践行,对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创新推动。

创新基因,在江中50年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

1984年被称作“中国企业元年”,温暖神州大地的改革春风从农村吹到城市。当年10月,江西中医学院党委决定解放思想,通过改革解决药厂的困难,通过校内竞选厂长,实行责任承包制。

27岁的学院助教钟虹光脱颖而出,被聘任为厂长,在1985年元旦走马上任。江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更名为江中制药厂,申请了“江中”牌商标。

依据与学院签订的承包合同,当年必须完成利润30万元,比1984年翻一番。目标艰巨,要实现谈何容易?江中行舟,不进则退。面对产品老化、资金短缺、厂房设备陈旧等现实难题,钟虹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