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基本经验(3)

2019-09-29 17:08栏目:新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赶超的性质。这种赶超型的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原发式的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动力系统,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集聚发展资源,实现弯道超车。而改革开放正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跨越和赶超的最强大动力、最关键一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通过改革破除不适应甚至制约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主动不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之中,抓住最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先机,并从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互动中寻获动力资源。

  70年现代化历程给予我们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要实现赶超和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也就是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了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先是以经济领域的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盘活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接着又以经济改革的成功为契机,全面有序、不断深化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改革,从而推动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取得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从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有步骤、有秩序地开放沿海和内陆城市,到今天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力拓展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大刀阔斧的对内改革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我们成功实现“并联式”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70年来特别是近40多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统一

  先发国家的现代化通常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现代化路径,其推动力量主要来自市场和社会,同时辅以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而后发国家则更多采取以政府主导的方式实行自上而下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采取的是一条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建设力量的路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以及根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不断丰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把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推向新的境界。为了更好地领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拥有高度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现代执政党。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当前,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为艰巨,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才能将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并将两者真正有机统一起来,是新中国70年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之源。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11版)

[ 责编:曾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