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從“銀河”到“天河”中國速度持續升級引領潮流

2019-09-24 02:35栏目:新闻

每1秒鐘,識別火車上2800多個零部件,並能判斷出是否有裂縫等故障﹔

每12分鐘,准確預報每平方公裡內6小時的天氣情況,哪怕隻隔著一座橋,也能算出“東邊日出西邊雨”﹔

每3個小時,完成500人規模的全基因組信息關聯性分析,而以前用傳統計算機需要耗費1年時間﹔

每6天,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仿真研制一架大飛機,而做全機風洞試驗過去需耗費兩年時間……

在“銀河”“天河”超算之鄉湖南長沙,超級計算機應用的“速度”“精度”和“深度”,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刷新紀錄。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演進及廣泛應用,“計算力就是生產力”早已成為全球發展共識。作為計算力的載體,計算機“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及”,逐步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為全球科技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

引領未來發展潮流

計算力成為生產力的強大引擎

金秋九月,湘江之濱。外形酷似芙蓉花的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迎來了一場備受海內外矚目的國際性前沿性科技盛會——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這是我國計算機技術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專業性盛會。業內知名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華為、騰訊、中國電子、惠普、戴爾等全球計算機行業龍頭企業代表,圍繞計算機生態、計算機未來、網絡安全、人機連接、AI算法、新型計算等領域展開深度研討,為未來計算機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智慧。

雲計算工程師陳明杰戴上了一款黑色半框眼鏡。他看了看面前的人,肯定地說:“這人不在我們庫中。”屏幕上方,同時顯示出對方身份信息“不在庫”。

這有點像科幻片裡的場景。在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上,這副5G AR眼鏡描繪出這類場景的實現可能。陳明杰告訴記者,它利用5G網絡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功能,可幫助警察在公共場合進行人員身份信息識別。

戴上眼鏡鎖定目標或許尚未普及,但計算機科技追逃,已成為現實。這樣的故事,參加本次大會的科技企業“智慧眼”,可以講出一長串。

主打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智慧眼”,利用其人臉識別技術,與公安、海關等部門展開了合作。比如,在人潮涌動的地鐵口,用攝像頭精准捕捉到身份信息庫中存有的特定人群信息,迅速通過后台分析后,在地圖上自動勾勒出同一人在多個攝像頭記錄下的運動軌跡。

不僅有協助辦案的英勇,還有語言溝通的智慧。在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主論壇上,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國平展示了一個對比數據:以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翻譯考題為測試樣本,他們抽取了57萬考生,滿分15分的情況下,人工智能翻譯機器的得分約是12.8分,而考生的平均水平是6.5分。

胡國平展望,未來十年,一個真正達到人類聽覺能力的語音識別系統有望實現,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迭代發展,口語翻譯、甚至同聲傳譯也將成為可能。

語言的鴻溝正在逐步彌合,而空間的距離,卻瞬間實現了咫尺天涯的跨越。長沙市雅禮中學的高二學生坐在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展廳內,英語老師周坤在他們“面前”跳了一段舞。如果站遠一些,人們很難發現,正與學生們即時交流、而后又手舞足蹈的英語老師,是一個全息投影人像。

此時的周坤身在大約900公裡外的福建福州,依賴“5G+全息投影”技術的銜接,他給雅禮中學的學生上了一堂英語課。“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周坤說,全新的體驗,讓他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幾枚指甲蓋大小的芯片,成為成果展上的焦點之一。湖南國科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固態存儲主控芯片GK2301,實現“中國芯”的自主安全可控。

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期間,56家優秀企業、單位,通過展板、音視頻、聲光電、虛擬現實產品設備體驗等,展示了70余項計算機及應用領域的優秀創新技術與應用成果。

 

(責編:陳露露、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