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钱瑞华: 一颗“红心”育“花海”

2019-08-31 16:42栏目:新闻

  钱瑞华,至今已连续担任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他带领着下张家村百姓,培育出了婺城的一片烂漫花海、一条红色致富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金华精神。

  下张家,这个由3个自然村组成的小型行政村,初探茶花种植业,就建成了堪称“茶花基因库”的国际茶花物种园;这个村不过963人,却早在五年前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个村的耕地不过1050亩,却主导了附近数十万亩的茶花经济,直接影响着中国茶花的市场价。如今,它建起婺城区第84家农村文化礼堂,却“后起之秀”一鸣惊人,在全省首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创意园”模式,布设下茶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蓝图。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村支书钱瑞华的领航带头。

  下张家村文化礼堂定位为“中国茶花文化产业园”,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紧紧围绕茶花主题,一楼为中国书画报浙中艺术中心,容纳一个大型书画展厅;二楼为文创企业办公场所,浙江星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金报集团金华市三分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山山家食品有限公司、婺城区田园油画公社等7家文创单位已签约入驻;三楼为下张家村文化展馆,展出下张家村村史村志、好人好事等;四楼为会务中心,可开展容纳300多人的培训及交流活动。目前,下张家村以茶花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经济正在孵化之中。

  村民们说,村里引进了这么多文创企业,村里做茶花文化品牌提升,探路“茶花电商经济”就有了好帮手;要是家门口这大片大片美美的茶花被拍进了电影和电视剧,这小村子可就要更“火”了。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是党培养了我。我应当肩负起一个共产党人的红色使命,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钱瑞华说。这一份使命伴随着钱瑞华走了大半生。1976年,服役6年的钱瑞华入了党,他选择回到家乡,到祖国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去。那时村集体还欠着3万多元的债。作为当时金华地区最年轻的村支书,钱瑞华开始外出考察各地农业经济,在村里试种过蔬菜、甜玉米,但因为村里土壤条件不适宜,原始资本积累缺位,技术支撑薄弱等原因,经济效益都不理想。

  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精神,让钱瑞华在一次次失败后重新站起来。1996年,钱瑞华将拥有本土优势的茶花种植业作为发展方向,走“特色强村”之路,打开竹马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他在村里推行“两田制”改革,推进土地流转,腾出1050亩连片特色产业基地。他带队考察广东、山东、安徽、福建、云南等地,考察取经,引进24个茶花种植大户,签订10年包租合同。下张家村粮农变身花农,在一年时间内破解了下张家村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的茶花产业发展瓶颈。党员带头,竹马乡第一批茶花种植户走出下张家村,在临近村庄及婺城区白龙桥镇、乾西乡等乡镇承包田产,试水茶花经济,很快风生水起。

  此后数年,下张家村党支部坚持以“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党群帮扶模式,引领竹马乡茶花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不断引入茶花新品种,让竹马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个品种、占据华东山茶花系98%的品种总量的茶花“基因库”;党员种植户带头,努力提升茶花种植专业水平,掌握了人工杂交培育新品种、木桩嫁接等国际尖端技术。

  花香引蝶来。2003年,国际山茶物种园在竹马乡下张家村落成。同年,国际茶花大会中国分会在这里举办,吸引全球36国茶花爱好者纷至沓来,鉴赏采购。竹马乡山茶花从此进入国际视野。很快,竹马的茶花产业出现精细化分工,茶花销售中介、茶花运输等衍生经济应运而生。随后,钱瑞华组织花农成立了竹马乡花协及花协党支部,举办一年一度茶花节,引领婺城茶花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