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绥化:构建玉米全产业链格局走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2019-08-18 14:57栏目:新闻

绥化:构建玉米全产业链格局走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落户绥化市的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有机玉米产品及玉米种子。赵丹 摄

人民网哈尔滨8月15日电(韩婷澎)“从主要商品粮到出口农产品,从优质饲料到轻化工原料,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价值极高的工业资源。”绥化市政府秘书长孙景山介绍,玉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玉米经济正渐渐成长为绥化市的特色经济。

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绥化积极转变玉米产业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科技支撑、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环境友好的玉米产业创新发展之路,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 推动产业发展

绥化素有“北国大粮仓”之称,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又是寒地黑土核心区,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绥化土壤的肥沃与珍贵。

绥化全市玉米播种面积达180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7%。作为全国玉米主产区,2009—2016年产量连续八年超过八百万吨,玉米产量稳步提升,持续位居全省首位,是全国玉米产量大市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选育出“绥玉”号玉米品种29个,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近1亿亩;绥玉7号,首先在垦区大面积推广,向周边早熟区域迅速扩大,并推广到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适应区;绥玉10号,连续7年被推荐为黑龙江省主栽品种……这些品种丰产性好、淀粉含量高、品质优,适合作为加工玉米、食用玉米和饲料玉米,在省内大面积种植,极大地促进了绥化乃至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发展。

绥化有着区位交通条件好、原料优势突出、生态资源优越、具备构建玉米全产业链的综合优势。为了营造玉米产业发展新生态,绥化提出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先后获得“全国鲜食玉米产销示范基地”、“全国鲜食玉米产业示范区”称号。随着玉米“角色”的演进,玉米价值的不断升级,玉米经济正渐渐成长为绥化市的特色经济。

构建全产业链格局 引领行业发展

绥化市市长张子林说,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和脱贫攻坚战中脱颖而出,在“大齐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中率先崛起,绥化市的优势和关键在玉米产业。

绥化:构建玉米全产业链格局走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绥化玉米加工企业。资料图

依托玉米原料基础优势,绥化深入调整玉米加工业结构,呈现“三个优化”的良好态势。形成“双龙头带动”的玉米加工业企业结构,肇东中粮、青冈龙凤加工能力达到百万吨级,二者之和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玉米加工能力的42.1%;形成“双核支撑”的加工业区域布局,肇东、青冈规模以上企业玉米加工能力分别为186万吨、120万吨,二者之和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玉米加工能力的53.7%;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加工产品由酒精、淀粉扩大到赖氨酸、谷氨酸钠、麦芽糊精、食用油、变性淀粉等5大系列30多个品种,延伸到20多种生物活性高分子中下游产品。加工原料从以玉米为主扩大到玉米芯、秸秆综合利用,由食品、饲料等初加工延伸到医药、精细化工、能源等深加工领域。

通过持续强化玉米产业组织、技术和模式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全市玉米产业竞争能力实现新提升。玉米种植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组织化种植模式更加普及。玉米加工企业技术转化能力增强,肇东中粮获得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称号,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累计申请50项相关专利。青冈龙凤拥有“5万吨溶剂扩建项目”和“玉米胚芽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两项科技转化成果。玉米加工和流通现代化水平提升,逐步从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玉米销售环节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销售业态渐趋多元。

在规划引导、专项资金扶持等作用下,全市玉米种植规模化、加工流通集群化发展趋势凸显,形成了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的玉米种植基地,建成了一批生产、加工、流通有效衔接的产业集聚区。企业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围绕肇东中粮、青冈龙凤等龙头企业,集聚了一批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初步形成龙头带动、相互合作、循环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市重点产业园区11个,规划面积34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近1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