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雕琢時空塑寫情誼

2019-07-04 12:21栏目:新闻

原標題:雕琢時空 塑寫情誼

雕琢時空塑寫情誼

  埃斯特卡爾公牛(雕塑) 讓·卡爾多

雕琢時空塑寫情誼

  永遠(雕塑) 安東尼·彭賽

  “一條日夜奔流不息的塞納河,在其浪漫、抒情的波浪深處,蓄聚著巨大的潛能,它緩緩向前,從容自若。一座法式經典的傳統建筑聳立於其岸邊,它是法蘭西藝術院的聖殿。這裡大師輩出,為世界所崇仰。一條河,一座殿堂,一靜一動,在時間的流逝中譜寫了法蘭西文化藝術的輝煌。”6月28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法蘭西藝術院特別支持的“中國美術館國際交流系列: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雕塑院士作品展”開幕,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致辭中如是說。

  20世紀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征是中西合璧,在這一進程中最為重要的是中法之間的美術交流。中國藝術家從法國學成歸國后,將寫實主義的畫風、雕塑之風傳入中國,為中國主題性繪畫創作以及雕塑立碑、立像做出巨大貢獻。這些共同建構了中國現代美術的基本內核。成立於1816年的法蘭西藝術院是法國最高藝術研究殿堂,其深厚的藝術積澱滋養了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等蜚聲世界的大師。據介紹,“法蘭西院士”在法語中譯為“不朽的人”,此次展覽名為“不朽的傳承”,意在繼續傳承法蘭西優秀藝術文化的精髓和力量。

  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此次展覽共展出法蘭西藝術院5位雕塑院士——克羅德·阿巴吉、讓·卡爾多、讓·安哥拉、安東尼·彭賽、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的37件雕塑作品,呈現了他們獨特的雕塑語言和創作手法。

  這些作品主題多樣、形式豐富,具有超越時代的探索性,展示了5位雕塑大師對於生命與情感、內容與形式、寫實與抽象、人與自然、西方與東方等諸多文化問題的多元審美觀照,凸顯了他們獨具特色的塑造語言和藝術風格。其中,克羅德·阿巴吉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曾獲法國“布德爾雕塑獎”,2014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輪值主席。其作品融匯古典與現代理念,以其原創性的符號化衣紋表現了他對“人”的深刻認識與思考,理性、詩性構成他作品的特征。讓·卡爾多長期任教於裡昂和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並在1992年至1997年期間擔任法蘭西學院藝術院主席。他以簡約而富有生命張力的藝術語言為20世紀的眾多偉大人物創作了一系列經典雕像,在“人”的主題上建立了自己強韌的不朽風格。讓·安哥拉曾求學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建筑系,2012年獲得“西蒙娜和奇諾·德爾杜卡基金會獎”,他作品的形體包含自然的偉力,在人和山巒大地的對話中創造了獨特的雕塑語言形式。安東尼·彭賽是法國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曾擔任“布德爾雕塑獎”評委,他以對客觀世界物象特有的敏感,塑造了與心靈對應的抽象造型,在回旋、靈動的韻律中展示了生命永恆的價值。他的作品被美國和歐洲的重要博物館收藏。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幼年時便沉浸在藝術世界中,曾在雕塑家羅伯特·古居裡工作室學習。她鐘愛現代舞、非洲舞,舞者的動作體態成為她雕塑藝術中的重要主題。1997年她獲得“布德爾雕塑獎”。她的作品具有恆久的魅力,仿佛在一個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中矗立著靈魂之軀。

  中國美術館自2015年起推出“中國美術館國際交流系列展”,不斷加強與西方各國在藝術上的對話,致力於創造更多機會讓中國觀眾領略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藝作品,實現心靈的溝通。此次展覽既是今年中國美術館重要的國際交流系列展之一,也是繼“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邀請展”之后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經典作品在中國的再次集中亮相。吳為山表示,通過展覽將為中國觀眾了解當代法國藝術經典提供重要窗口,為中國學者進一步深入研究法蘭西藝術帶來啟發,不但體現了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尊重與包容,也為我們學習與借鑒西方藝術帶來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

  除了將法國經典藝術引進國內外,中國美術館也積極將代表中國的優秀藝術帶至法國。例如,2016年“中國寫意——來自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在法蘭西藝術院舉辦﹔2019年,“感知中國·意在巴黎——慶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紀念留法勤工儉學100周年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和“中法美術交流百年學術研討會”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徐悲鴻、劉開渠等中國留法藝術家,以及與法國有密切關聯的藝術家的重要繪畫和雕塑作品。這些展覽和研討會都受到了法蘭西學院的大力支持和法國社會的廣泛關注,進一步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友誼。(施曉琴)

(責編:公雪、胡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