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三闾骚坛诗会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举行

2019-06-09 01:00栏目:新闻

人民网秭归6月7日电 诗歌,离生活有多远?屈原故里秭归回答我们:就在民间。

农历五月初五,照例是三闾骚坛的大日子。骚坛常务副社长谭国峰早早来到屈原庙里,扫庙焚香,布置祭祀和诗会现场。位于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的屈原庙,是三闾骚坛的“根据地”,诗祖根脉发源的地方。每年的这一天,诗社的诗人们都会自发来到这里,用自己独到的方式祭奠诗祖,追思先贤。

上午8时,平日里静谧的庙宇热闹起来,40多个骚坛诗人、30多个从各地赶来的外地诗人及当地民众、学生代表共100多人齐聚一堂。

不多时,鼓乐声起,香烛袅袅,“小招魂”仪式正式开始。“呜呼屈公梦黄粱,后裔血泪洒千行。”谭国峰用当地土腔土调呜咽吟唱,众人静默。这是每年端午骚坛最重要的仪式,也是诗会的正式开篇。

祭奠结束,一场更为盛大的诗歌盛筵就此开席。以众人齐颂屈原诗作《涉江》为序曲,当天诗会上共收集追悼屈原的诗作100多篇,有40多位诗人登台吟诵。“安慰一颗诗心的最好方式就是诗歌。”宜昌市屈原学会顾问姜祚正说。

诵诗的人群中,骚坛的成员无疑仍是最独特的一群,这个被省文联主席刘醒龙誉为“中国文学第一正脉”的诗社,从社长到社员,几乎全是泥腿子出身的农民。他们忙时耕田犁地,闲时写诗作文,沿着诗祖屈平的足迹,把村里的山山水水都耕耘成了诗歌。骚坛恢复至今38年,已举办诗会百余场,社员共写诗词约5000多首,出版 “骚坛专集”10多本。

“端午佳节倍思亲,源远流长悼灵均。”诗会上,诗人向富昌用乡音古韵唱诵,奇特的发音,变幻莫测的声调让演唱显得亲切古朴,又如泣如诉。

“绿染村庄,鱼跃池塘。携东风信步由疆。纵横阡陌,小草芬芳。看樱花红,杏花白,菜花黄。”诗人熊作立将屈原的村庄入诗,与屈子娓娓道来。

诗会最终在唱《橘颂》中落下帷幕。

秭归,是汉语诗歌的生命源头,余光中笔下“蓝墨水的上上游”,中国著名的“诗歌之乡”。全县共有诗社10余家,吸收社员500多人。近年来,秭归更致力于打造“文学+民俗”的方式,让诗歌文化渗透进秭归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诗歌不再是阳春白雪的文字游戏,而是生活的点点滴滴,秭归人的文化习俗、大众消费。

这一场场散发浓浓泥土芬芳的诗会,正是秭归源远流长诗歌之河中耀眼的浪花。(向红梅)

 

(责编:张隽、关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