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

2019-06-06 11:05栏目: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造福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1.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一种思想理论能否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归根到底取决于这种思想理论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从1978年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问题总体一去不复返,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我国还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图为游客在山东青岛樱桃谷游览。新华社发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唯有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建设中强调人民富裕,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政治建设中重视人民权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文化建设中激发人民认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的新风正气,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建设中强化民生保障,以保障与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生态文明建设中遵循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步入快车道,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2.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