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出版30周年高端

2019-05-15 03:49栏目:新闻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出版30周年高端

  交汇点讯 5月11日,《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出版30周年高端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传承与发展等议题发表真知灼见。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由已故著名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原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先生主持编撰,于20世纪80年代发起编撰,于1988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启动出版,并于2006年编撰完成并整体出版。

  论坛现场展示了全套丛书。丛书封面极具文化品位。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家张守义先生的设计匠心独运,200部书的封面上,都有一盏思想家所在时代的灯。为此,张守义收集了上百盏古灯,成为古灯收藏家。灯象征着中华文明思想文化之光层出不穷,薪火相传,辉映现代文明的征程。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出版30周年高端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出版30周年高端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金鑫荣介绍,《丛书》前后历时20年,海内外200多名知名学者共同撰著,涉及中国从春秋末年到20世纪初的2500年间的270多名传主,不仅有政治、哲学和思想领域的人物,更有文学、史学、艺术、科技乃至学术研究领域的人物,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万千气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我们的思想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有其重要地位。时隔30年我们重温和探讨这样一个文化盛举,对于今后如何更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有其独特意义。”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出版30周年高端

  “很多人认为历史是事件推动的,而我认为伟大的思想家是历史中的关键点,杰出的人物可引领时代风气、推动时代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 《杜甫评传》作者、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说,

  唐太宗在长安建了一座“凌烟阁”,把当时的24位功臣画像立在阁中,“凌烟阁”这个概念可以用来代表《丛书》中的中华思想大家,他们正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功臣。

  为什么要采取评传的方式来研究这些历史人物?中国历来主张人文合一,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莫砺锋表示,向全社会普及传统文化,说好中国故事,空讲理论是不行的,思想的表述和人物具体的生平经历、言行是密切相关的。“杜甫有一段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相信读评传来获得一位思想家的理念,和单纯读条文理论,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回头看一看走过的漫长时代,历史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启示。”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在致辞中表示,一百多年来,南大始终是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发展的重镇。“继承传统,革故鼎新”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一代一代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丰硕的学术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充分展现了南大的学术风范。

  《丛书》的成功出版意义深远,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也藴含着“古为今用,经世致用”的价值导向和历史情怀。

  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称赞《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珍贵宝库,其编撰出版也是江苏文化界、出版界的一项盛事,展现了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出版强省的卓越气派和战略眼光。他希望,南京大学在总结《评传丛书》出版三十年的历史成就之时,展望未来,再接再厉,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表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就是一座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宝藏,其中蕴藏的智慧与哲理,承载的理想与情怀,理应与世界分享。《中国思想家评传从书》中的《王義之评传》等已成功输出到日本、韩国。这些书籍在境外的成功出版,向世界范围内的读者展现了中国精神文化风貌、增进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情谊。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通讯员 齐琦 摄影 王红兵 戚宛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