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大数据助力贵阳打出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

2019-05-05 22:28栏目:新闻

2018年,长顺民族中学代遮遮在当年初中升学联考中获得黔南、黔西南、黔东南三个民族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让很多人意外而惊喜,第一名竟然出自贫困县。这是贵阳市通过“大数据+教育”模式对口帮扶长顺县的一个范例。近年来,贵阳市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省会担当”,探索出一套 “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的“贵阳模式”,初步形成了面向全省的“2+9+N”帮扶体系。2019年2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名单,贵阳市“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平台上榜。

大数据+教育 让贫困地区学子共享优质资源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准帮扶贫困地区提升教育质量,是贵州省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全省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战略的纵深推进,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逐渐具备了通过大数据引领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条件和环境。贵阳市教育部门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在长顺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利用大数据容量大、变化快、多样性、高价值等特点,构建出一套提智、提质的“大数据+教育”教育精准扶贫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精准覆盖、精准推送、精准支持,持续形成教育精准扶贫生态环境。

2016年起,贵阳市教育局启动对长顺县的教育帮扶工作,在长顺县民族中学和广顺中学开展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建成贵阳市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平台,至今已惠及800余名教师、8000余名学生。通过智慧教育,让优质资源辐射贫困地区。

走进位于贵州省长顺县山区的广顺中学,当地人会发现,与过去相比,老师讲课的方式和内容并无不同,但上课地点却是在各个数字化教室进行的,整个教学过程会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被在另一端的贵阳市优秀教师和专家看到,而这些专家则会在第一时间向授课老师反馈需要改进的地方;放学后,留守学生通过亲子沟通系统,在班主任或专聘辅导员的督促和指导下,和外出务工的父母用正确的沟通方法进行亲子交流,同时感受家长和学校的关怀。

同样,在白云区最边远的农村牛场乡中心校的教室里,学生们也可通过屏幕,接受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教师的授课。

利用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技术,让最优质的资源,直接、具体、快捷地服务于师生最迫切的需求,让贫困区县的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提升了贫困地区教育质量。贵阳市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贵阳市教育局还充分发挥教育扶贫作用,自2018年3月起成立了贵阳市普通高中教育扶贫战略“校农结合”联盟,开发“学校餐饮采购平台”,将贫困地区农产品直接引进校园。截至2018年底,贵阳市学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近2300吨,采购金额达1.75亿元,帮助困难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大数据+教育 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山区多歧路,如何保障偏远地区的学生在上学路上的平安?大数据定位可让家长老师都安心。“安全围栏系统”让家长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号、APP或短信等,掌握学生的点位及行走轨迹。不仅如此,当学生进入网吧等不安全区域,或者离家离校太远,系统还会自动报警,发送相关信息给家长老师,及时发现、预防突发事件。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父母的缺席,使得贫困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保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健康成长,贵阳市建立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云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普测和定期推送测评,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及时有效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

大数据+教育: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程度,决定了讲授的课程是否成功。在贵阳,想了解学生是在听课?还是在开小差?可通过“智课系统”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语音分析等来进行自动评价,系统会自动切片分析出学生哪些听懂了,哪些没听懂。

同时,系统还会自动进行语音分析,将老师讲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回答问题的语音转化成教案。系统会自动评判、自动分析、自动预警。教研员在收到预警分析后,会适时有针对性地向教师推送同类优质教案和优质课程,并开展优质课评比,最终形成年度的分层梯次培训计划。

通过学生的反应及“智课系统”的评分,教师在每次上课中不断自我修正和提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素养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大幅提升。

贵阳大数据+教育模式,给教师成长带来的益处,同样也辐射到了贫困地区。长顺县民族中学英语教师刘玲琳,如今已经习惯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上同步与贵阳教学专家进行远程教研交流。教室内安装的摄像头,可将她授课的内容同步直播到专门的网络平台上,在摄像头的那一端,是贵阳市教育局指派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他们通过远程在线同步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并进行指导。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录播评课系统,由贵阳市优秀教师组成专家团队,进行“3+1”指导和引领,为教师成长提供泛在帮助,建立“听课——评课——反馈——指导——跟踪”的专家指导模式,以及“讲课——反思——提问——改进——提升”的教师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能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