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中国(2)

2019-05-05 02:07栏目:新闻

  五四运动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历经革命年代、建设年代、改革年代,它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它点燃信仰的火炬指引未来。

  时空变幻,唯有精神永恒。

  五四精神在哪里?在国家砥砺前行的步伐中——顽强拼搏的奋进者,以青春热血铸就青春中国。

(新华全媒头条·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3)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中国——写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

  王天明在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进行焊接作业(2017年3月23日摄)。  新华社发(王宇 摄)

  大庆油田,“90”后小伙王天明有个霸气的名字“焊王”。年仅20岁时,他就斩获德国嘉克杯青年焊工大赛氩弧焊方法第一名。每天练习10多个小时,被夺目的弧光闪过眼睛,被滚烫的管板烫过胳膊,可他从未退缩。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新华全媒头条·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2)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中国——写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夺得冠军(2016年8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力克塞尔维亚队,站上最高领奖台。登高一呼,年轻的姑娘们热泪盈眶,时光仿佛倒流回30多年前那场划时代的比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深情的呐喊激发国人共鸣。

  “永远不放弃!”主教练郎平谈到“女排精神”时这样说。永不放弃的,还有更多默默拼搏的普通劳动者——用日夜奔波温暖了一座座城市的“快递小哥”,用青春才华实现创新创造的创业者……

  奋进,已融入民族的血液,定格了青春最美的表情。

  五四精神在哪里?在时代跳动的脉搏里——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让青春之光照亮前行方向。

  五四运动两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与会者的平均年龄仅有28岁。这支年轻的队伍从此带领中国从苦难走向光明。

(新华全媒头条·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7)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中国——写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

  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2015年9月29日摄)。  新华社发(孙志军 摄)

  古老敦煌,有座名为《青春》的雕塑——齐耳短发的女孩意气风发,迈步向前。她的原型是初到敦煌的樊锦诗。

  1963年大学毕业后,上海姑娘樊锦诗毅然西行。黄沙漫卷,喝咸水、点油灯、睡土炕。“条件很苦,但我没想离开。”

  半个多世纪的相伴相守,青丝熬成白发,她开拓性地利用数字化手段,让千年莫高窟“容颜永驻”。

  樊锦诗常言,人在时代中。“改革开放带来开放头脑和国际视野,我们开始大踏步向前走。”

  大步向前的还有一群“南下”的弄潮儿。

  1982年,深圳最早的港商独资企业凯达玩具厂招工,郑艳萍等几百名年轻姑娘分别从各地来到蛇口,成为中国第一代“打工妹”。

  敢闯敢试的先行者,将边陲小镇打造成创新之都。如今,更多年轻人奔向这里,续写“深圳奇迹”。

  从血与火的洗礼、苦与痛的奋斗中走来,开拓进取、闯关夺隘,青春,在新时代闪耀更加夺目的光彩。

  五四精神在哪里?在你我身边火热的青春实践中——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奉献者,用青春芳华灌溉一方热土。

  四川大凉山,年轻的英雄们将最后的背影留在火海之中,为扑灭山林烈火献出了生命……这些“90后”“00后”,用牺牲和奉献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最可爱的还有年轻的志愿者们。

  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张璐毕业后,来到四川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六丰村小学,成为37名孩子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