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送亲人过大江的“大辫子姑娘”生活在苏州(2)

2019-04-25 13:19栏目:新闻

  硝烟已散,昔日护送解放军过长江的壮举,被永恒记录在影像之中。《我送亲人过大江》的摄影者是新华社记者邹健东,临老一直有个解不开的心结,期盼着找到照片中这位素不相识的“大辫子姑娘”,亲手把照片送给她,但是多次打听却始终杳无音讯。

送亲人过大江的“大辫子姑娘”生活在苏州

翻拍邹健东与颜红英姐妹俩登天安门的照片

  1984年,邹健东出差到南京,曾委托《南京日报》一起寻访,并在媒体上刊登照片和《摇船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进行寻找。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曾是渡江战役时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他看到照片后,也深情地说:“一定要找到这位小姑娘,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过不了江。”

  1999年4月27日,江苏卫视为庆祝南京解放50周年,播出了大型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当纪录片播放到第五集时,出现了节目总编导吴健宁为邹健东写的解说词:“照片上的两位姑娘,你们是否记得50前年的那个傍晚,你们以纤弱的身躯划着木船送走了黑暗,迎来了黎明。划船的小姑娘,你们现在在哪里呢?”

  深情的画外音是对当年护送解放军过大江姑娘的呼唤。“这个‘小姑娘’是我妈妈,是我妈妈!”家住常熟唐市镇颜红英的女儿董小妹正巧在电视机前看到这期节目,当一张渡江老照片出现在荧屏上时,她手指着“大辫子姑娘”又惊又喜。深知母亲过往经历的董小妹,一边打电话托人通知她母亲,一边给江苏卫视写信,请求重播该片,让母亲也看看,以便进一步证实那照片上的姑娘是不是她的母亲颜红英。

  5月7日,颜红英和妹妹由其女儿董红英、董小妹陪同,先是去了南京,拜访了江苏卫视《风雨钟山路》摄制组。在南京电视台,当编导们将《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录像播放给她们看时,颜红英、颜根兄两位老人一同站起来,姐姐颜红英激动地指着划桨的姑娘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随后两姐妹的当年回忆,都与《风雨钟山路》编导们所掌握的史实相吻合。后来,姐妹俩又随扬中党史办工作人员去了当年渡江支前的地点,追忆那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此时,相隔千里之外的邹健东老人也从有关部门得知,已经找到了50年前他拍摄的那张《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中的长辫子小姑娘。闻得喜讯,邹健东老人热情邀请颜红英姐妹来北京相聚,一起登上天安门。

  1999年5月22日,颜红英、颜根兄姐妹在扬中党史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坐火车赴北京看望邹健东。当时的场面十分感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邹健东紧紧握住颜红英的手激动地说:“当年如果不是你们这样的船工奋不顾身地支援前线,百万大军是过不了长江的,人民的功绩是不能忘记的。”时隔半个世纪,邹健东终于将《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送到这对姐妹手中,仔细看过照片后,颜红英对邹健东说:“这是我的第一张照片。”

  军民鱼水情深,“大辫子姑娘”故事再续新篇章

  久久凝望着展柜里《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比划起了当年奋臂摇橹的动作……近日,颜红英在儿子董红兵和女儿董小妹的陪同下,来到泰州的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展厅。董红兵告诉记者:“母亲虽然与人对话交流困难,但是看到那张照片还是会很振奋。”

  作为渡江战役的功臣,颜红英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吴江同芯村。“母亲性格很要强,就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从来没有向村里提过任何要求!”董红兵说,早前,母亲积极响应吴江区政府开垦太湖滩涂的号召,是第一批主动从比较安稳的村落迁往菀坪乡农场村定居务农。

送亲人过大江的“大辫子姑娘”生活在苏州

  1999年的夏天,吴江遭遇特大洪灾,颜红英心里牵挂着抗洪一线的人民子弟兵。在儿子董红兵的搀扶下,颜红英来到防洪大堤,当她看到兵娃娃们磨破皮肤的肩膀时,眼里闪着泪花,走上前去为几名扛着草包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轻轻擦去了脸上的汗水,并拿出了事先准备的20多条新毛巾,一一递到官兵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