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入学新政新在哪?多校划片保均衡 学区房名不副实(2)

2019-04-19 10:47栏目:新闻

  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各地多沿用以往政策,并未把入学孩子的出生时间由截至当年8月31日推迟到12月31日。各地学校普遍将“接受义务教育的基准年龄”和“小学入学年龄”等同,执行截止当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的孩子报名就读小学一年级,而9月1日以后出生孩子依然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入学的政策。

  政策 教育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各地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家长疑问 事实上,每年小学入学报名季,“8月31日”这道“硬杠杠”总会成为困扰不少家庭的“拦路虎”。骆琴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力和心智水平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接受小学教育,肯定不会比那些年龄“过关”的孩子差。为什么不能实行“弹性入学”?怎样科学判断孩子入学年龄?

  专家释惑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祖兵:

  在我国,实行“弹性入学”可能导致小学生入学年龄整体提前,一方面,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会导致学位在短期内严重短缺。取消或放宽入学年龄限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明确宣布实行“弹性入学”政策。

  入学后,孩子们要参加正规的学习活动。因此,入学时间不能简单以孩子的生理年龄为标准,而应该以心理年龄为准,且存在个体差异。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要求学生必须年满5周岁才能入学,澳大利亚与美国类似,对小学入学年龄有严格的限制,但各州的规定不一样。英国的义务教育始于5岁,但孩子在年满4周岁后,家长可以选择在当年的9月或第二年的1月或4月到小学就读预备班。

  现在,社会上对“弹性入学”的呼声很大,表面上看是家长的“抢跑心理”在作怪,实际上,是根源于招聘制度中的年龄限制。我依然建议采用“弹性入学”,在教育部门划定的入学时间段里,让家长自主决定孩子时间入学,这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但是,需要提示家长,如果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不够而提前入学可能存在风险。

  公办、民办同招,更大限度凸显公平质量

  记者调查 在仔细研究后,上海市闵行区的家长曾凡决定,在填报女儿贝贝小学志愿时,在第一批次中放弃公办学校而选择民办学校七宝外国语小校和盛大花园小学。

  今年是上海实施公办、民办同招的第二年。按照规定,在填报志愿时,上海的学生只能在民办、公办批次里二选一。如果第一批次填报民办学校后没能被录取,会被尚有剩余学位的公办学校接纳。

  目前,北京、成都、杭州等地均已实施“公、民同招”政策。

  “家长的焦虑往往来自不确定因素太多”,曾凡坦言,以往“冲民办、保公办”是家长们的完美择校策略,偶尔还掺杂着各种抢跑、“掐尖”等暗箱操作,现在公办、民办同招,对于家长来说,省去了很多焦虑,只需要寻找适合孩子的学校,不用再走歪门邪道了。

  政策 教育部:各地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坚决防止对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冲击。

  家长疑问 为何要实行公办、民办同招?在“稳妥的”公办和“不确定的”民办中,该如何选择?

  专家释惑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

  公办、民办同招对义务教育有序发展,预防部分地区民办教育乱象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地方以往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做法必然作出调整,各地也需要有相应措施让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特别是家长适应这个政策调整。

  义务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凸显“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些地方民办教育无序发展,从公办学校挖走优秀师资,并享受提前招生政策收割优秀生源,使公办学校缺乏优秀学生来体现其应有教育质量,严重影响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形象。

  对于面临孩子上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选择的家长来说,简单的“冲民办,保公办”的升学策略,已经不再适用。对以往民办学校招生做法已经“准备好了”的一些家长,需要尽快了解民办学校招生新政,根据孩子的竞争力,在就近进入公办学校和选择与孩子入学竞争力相应的民办学校之间做出稳妥且负责任的选择。(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