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安徽高校繼續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2019-04-15 14:02栏目:新闻

日前,設立在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的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管理中心異常忙碌:與安徽大學、安徽師大、安徽農大、安徽財大聯系業務,上課,做培訓……因為他們承擔了全國首個由政府主導的“繼續教育網絡園區”項目。安徽省率先提出的“繼續教育網絡園區”理念,搭建了全省統一的繼續教育教學與管理網絡平台,走出一條適合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之路。

把“網絡園區”引向繼續教育供給側改革

管委會、銀行、超市……這些在生活中耳熟能詳卻與高校沒有關聯的名詞,赫然出現在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的管理服務中。

過去,關注高校繼續教育的需求側結構改革,滿足廣大成人學歷提升和崗位、資格等証書培訓的需求,很少提及供給側結構改革。2013年8月,安徽省教育廳和財政廳啟動了“高校繼續教育遠程化教學模式改革與信息化建設”項目,全國首個政府主導的“繼續教育網絡園區”——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開始建設,由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廣播電視大學負責承建、運營,搭建了為高校繼續教育遠程化教學模式改革提供支持服務的統一的網絡大平台,並由入駐園區的各高校建設課程網絡教學資源,推動開放與共建共享,協同推進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遠程化教學模式改革。

“高校繼續教育遠程化教學模式改革與信息化建設,針對的是高校所辦函授教育過程管理難以到位、學習時間和培養質量難以保障等現實問題。更深層次的意義則在於通過園區建設實踐,把握網絡時代教育形態變化規律,為構建未來開放教學新模式探路。”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儲常連介紹。

園區管委會。2016年,安徽省成立了以省教育廳分管廳長為主任、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校長為副主任的園區管理委員會,設立了園區建設專家委員會與管理中心。園區管理委員會是建設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的決策機構,園區建設專家委員會是業務指導機構,園區管理委員會日常工作機構是園區管理中心,設在安徽廣播電視大學。

課程超市。在這個超市裡,課程就是“商品”,每一所入住的大學都是“商品”的供應商,各高校中優質的課程可以向課程超市推送。園區高校的學生可直接進入課程超市,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開展學習,社會大眾可以通過注冊的方式,進入課程超市選課學習。

學分銀行。安徽省教育廳以園區平台為依托建設了全國首個區域性繼續教育學分銀行,通過共享課程超市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需求,初步實現學分的認定、積累、轉換。共享課程超市與學分銀行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學生在課程超市選課學習后,可以在學分銀行系統實現學分存儲與積累,高校可以對課程超市的學生學習的課程進行自主認定或互認。

終身“立交橋”。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通過創新課程模式改革、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進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構建多種教育形式協調發展的“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暢通不同類型層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校內教育與校際教育之間轉換通道,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放與共享。

“安徽繼續教育網絡園區是基於網絡的繼續教育高校園區,是以全省統一的繼續教育在線平台為支撐,共建共享課程資源,為普通高校改革繼續教育函授等教學模式和信息化建設提供公共支持服務。”安徽電大黨委書記鄭漢華告訴記者,“在這個園區裡,電大的角色是服務提供者,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學生隨時隨地可學、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局面將最終形成。”

向終身教育轉變

2017級行政管理專業的周榕是一位新媽媽,她想利用在家休養的這段時間繼續學習。“因為懷孕生子,行動不便,現在有了在線課堂,可以反復聽。”周榕說。

李慧目前從事服務業,“我一直想當老師”,她目前在網絡園區進行學歷學習。“等畢業之后,想考個老師試試。”李慧說,“在學校安排的學習之外,我還會在平台中的課程超市選購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就好像逛超市,喜歡什麼就購買什麼,這樣我能接觸更多的知識,不僅局限於本專業。學習有興趣,才有樂趣,才有動力。”

傳統的學歷繼續教育大多採用“面授輔導+自學”的方式,安徽繼續教育平台逐漸形成基於網絡的、個性化的、有支持的,自主學習和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習者的學習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過五年建設,園區平台運行效能、入駐高校規模、遠程化教學模式改革等成效顯著。目前,園區入駐高校72所,學習者23萬余人,總訪問量1.09億多人次,擁有各類教學資源16萬多條,課程超市不斷豐富,高校間共建共享課程有2000多門次。園區已成為安徽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試驗區、資源建設的開發區、合作共享的創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