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陵水:民族團結鑄和諧凝心聚力謀發展

2019-04-04 12:39栏目:新闻

原標題:陵水:民族團結鑄和諧 凝心聚力謀發展

陵水:民族團結鑄和諧凝心聚力謀發展

近年來,陵水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圖為陵水清水灣游艇會一角。 武昊 攝

陵水:民族團結鑄和諧凝心聚力謀發展

黎族特色竹竿舞。

陵水:民族團結鑄和諧凝心聚力謀發展

黎族民歌對唱。

陵水:民族團結鑄和諧凝心聚力謀發展

黎族長桌宴。

陵水:民族團結鑄和諧凝心聚力謀發展

陵水走所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景色怡人。武昊 攝

“聽說‘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的重要節日,今年這裡又是主會場,我一定要來感受一下!”4月2日,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海韻廣場,來自湖北的“候鳥”老人張芸芳笑呵呵地說。

近幾年,陵水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當地百姓的幸福感增強,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老人到此定居。而“三月三”也成為展示陵水改革開放新面貌新形象和弘揚黎族苗族傳統民族文化的平台。

30多年來,陵水歷屆縣委、縣政府在改革發展進程中,緊密團結全縣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奮勇拼搏,譜寫了經濟快速增長、社會文明進步、民族團結和睦、生態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輝煌篇章。

“當下,我們正以陵水速度、陵水實踐、陵水創新、陵水智慧扛起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陵水擔當。” 陵水縣委副書記、縣政法委書記張納軍表示。

改善農村面貌 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幾年村裡的變化真的很大,我們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陵水英州鎮走所村村民黃亞其高興地說。2017年6月起,走所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受益於此,該村村容村貌發生了變化。

4月2日,筆者走進走所村,道路兩旁的三角梅開得正艷,一排排嶄新的民居映入眼帘,牆上饒有趣味的壁畫凸顯著黎家風情。近5年來,陵水加強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農田水利、道路硬化、排水排污亮化工程和生態文明建設,累計投入74.3億元,累計建設項目289個,全縣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投入從2014年的1.2萬余元增加到2018年的25萬余元,項目由27個增加到69個,在全省率先完成民族地區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

村裡的基礎設施完善后,陵水還下大力氣培育和壯大鄉村產業,帶動村民增收。去年年初,走所村採用“黨支部+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村民利用撂荒地和低產田流轉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與企業共同成立運營公司,打造規劃面積為200畝的花海產業,實現“資源變股權,農民變股東”。目前,一期50畝花海已建成,每畝年保底分紅及利潤分紅預計達3000多元,並可提供就業崗位35個。

走所村裡欣欣向榮的景象,只是陵水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與2014年相比,2018年陵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93.4億元增加到159.2億元,年均遞增1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380元增加到30001元,年均遞增8.1%﹔農村人均純收入由8976元增加到13277元,年均遞增9.6%。

保護文化遺產 弘揚民族精神

2018年9月11日,在陵水本號鎮大開村的荔枝樹下,一群村民正在飛快地編制竹藤。原來這是陵水藤竹公司舉辦的藤編技藝培訓班,30名貧困戶參加了培訓。

“藤編技藝是我們黎族傳統手工藝,也是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們得傳承下去。”貧困戶高尚君告訴筆者,此次培訓在傳承技藝的同時還能增加貧困戶的增收渠道,“編一個竹藤,企業支付20元手工費。”

去年,陵水結合精准脫貧工作,積極開展培訓黎族八音樂器培訓班、黎族藤編技藝培訓班、黎族原生態民歌培訓班等,各類培訓人數1500多人次。在陵水舉辦的第六屆黎族織錦比賽上,成人組和學生組共計58名選手參加角逐。

舉辦黎族織錦比賽、開展街頭宣傳咨詢活動、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宣傳畫冊……近年來,陵水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數據顯示,陵水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共有6大項33小項,其中民間文學13項、民間音樂5項、民間舞蹈4項、傳統技藝6項、民俗4項、傳統醫藥1項。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是陵水弘揚民族文化的一個方面。在文化下鄉工作中,陵水也取得了明顯成效。“陵水如今各少數民族鄉鎮的文化設施日趨完善,民族地區群眾開展廣場舞、竹竿舞等活動也日益活躍。”陵水民族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