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用美麗“點亮”鄉村幸福生活

2019-03-11 22:00栏目:新闻

日前,筆者走進崇左市江州區江州鎮保安村叫豆屯,被一望無際的甘蔗林、整潔靚麗的農民新居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的美麗景色深深吸引。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一個貧窮落戶的小山村呢?

2018年11月以來,江州鎮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把鄉村建設與基層組織、扶貧攻堅等工作有機結合,通過“黨委政府主導、黨員群眾主體、社會各方參與”的思路,採取“政府出物料、支部帶隊伍、群眾投人工、社會獻愛心”的形式,凝心聚力、黨群共建,推進鄉村建設。該鎮利用上級撥付的50萬元貧困村鄉村建設經費,推動了5個村35個屯開展鄉村建設﹔經過2個月的建設,其中13個屯經過上級驗收,預計達到崇左市“四個好”宜居村庄獎補標准。

如今,在江州鎮,一座座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村庄,一處處節點景觀如優美畫卷徐徐展開,一個個村落淨起來、雅起來、美起來,一幅“點”有特色、“線”有美景的美麗鄉村畫卷已潑墨成型。

今年1月22日,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曾萬明到江州鎮檢查調研時,對該鎮積極組織發動群眾,凝聚人心促鄉村建設的有益做法給予高度肯定。

強化領導,強化黨群共建的組織力

強化組織體系。由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挂帥,9名領導同志分片挂包,30多名駐村干部負責組織實施,110多名村屯干部負責具體落實,構建鎮、村、屯三級落實體系。

建立獎懲制度。在村一級進行流動紅旗評比,在屯一級進行星級屯獎補,在戶一級通過“愛心超市”進行公益激勵。明確把各村屯參與鄉村建設的情況,與基層組織評星考評、政策傾斜,與黨員群眾評優考核、扶持申報,甚至於榨季發放蔗票等,都進行聯動挂鉤。通過壓力傳導、正向激勵、反向鞭策,增強了基層群眾“必須干”的決心意志,變“要我干”為“我要干”。

理清思路,增強黨員群眾的主體意識

方便生產、實用為主。不搞形式主義的盆景,不追求高大上的人造景觀,堅持經濟實用、宜業宜居的建設原則,主要開展“三清三拆”工作,清理垃圾、亂堆亂放、池塘溝渠,拆除亂帶亂建、廣告招牌、廢棄建筑,杜絕奢侈浪費、不切實際的建設內容。

以群眾為主體開展建設。採取“政府出物料,支部帶隊伍,群眾投人工,社會獻愛心”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上級獎補的建設資金,盡可能地拆舊房、用舊料,盡可能地發動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實現少量財政資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的合力效果。

鼓勵多勞多投、兼具生活品味。主要建設排水溝、公共區域硬化美化綠化、拓寬巷道,鼓勵老百姓在房前屋后砌花池、壘菜園、建涼亭,因地制宜,建設“微果園”“微菜園”“微花園”,做到“十米一景”“百米一園”,開門有景、推窗見綠。通過增強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讓群眾認同上級的獎補政策,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極大調動了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主體意識。如保安村、板備村分別組織起了20多名70歲以上、有磚瓦手藝經驗的老人,組成“老年助攻隊”,參與鄉村建設,在有威望老人的帶動下,極大促進了各屯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據不完全統計,50多名學生、310多名外出務工青年在雙休日、節假日,趕回村裡參加義務勞動,形成強大的民意基礎和良好的社會氛圍。

多措並舉,提高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

針對傳統項目推進方式存在的資金使用效率弊端,該鎮最大限度地壓縮人力上的支出。凡是能通過群眾投工投勞形式解決的建設項目,如搬運磚瓦、清理垃圾,一律組織群眾義務勞動﹔凡是能借用群眾自持機械參與建設的,僅給予少量油費補貼,如借用鉤機平整場地﹔凡是能不用規劃設計費用的,一律從簡,如充分利用上級鄉村辦、住建局,甚至是有建筑設計專業背景的駐村第一書記、有專業經驗的鄉土人才,發揮專業人員的聰明才智,減少規劃費用支出。

其次,通過政府採購、加強監管等形式,提高物料的使用效率。如水泥、砂石、涵管等物料,均貨比三家、最低價格採購。在物料撥付上,採取屯報計劃、村把關、鎮撥付,紀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管的運行方式,杜絕擠佔挪用、多報冒領公共資產等現象。

同時積極調動社會力量,發動社會各界參與公益建設。主要爭取轄區內大型工礦、路橋、銀行、電信等企業,扶持村級“愛心超市”、農民運動會、文藝匯演等基層公益事業建設。累計爭取善款13萬多元,增加了資金池厚度。四是超前謀劃,以“賒賬”形式保持建設進度。對於一些群眾基礎好、建設進度快的屯,邀請上級鄉村辦提前到點指導,確保建設方向不偏﹔對於初核通過驗收的屯,按照“獲得獎補5萬元”的標准,繼續調撥物料開展二期建設。去年12月以來,對於超出現有50萬元獎補支出的部分,通過政府發函背書、派員上門溝通的形式,與供貨商保持接洽,用政府的信譽,以賒賬購料的形式,確保后續物料供應。截至目前,鎮本級通過投入50萬元,贏得了上級獎補100萬元,帶動了群眾投工投勞折合90多萬元,實現了投入50萬、帶動190萬,凝聚雄厚物資基礎。

立足長遠,擴大鄉村建設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