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条措施!云南旅游业迎来“及时雨”
2020年06月0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18条措施!云南旅游业迎来“及时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6月09日 06 版)
“青山绿水、重归自然”如何成为重振消费经济的重要抓手?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云南最近出台举措,“想方设法让文旅企业稳下来、活下去”。
---------------
近日,《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发布,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重振云南旅游业的“及时雨”。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云南省政协委员郝淑美说。在不久前召开的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上,云南旅游业成为政协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有关扶持旅游行业的建议和提案达到17份。
值得关注的是,5月1日至5日,云南累计接待游客996.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58亿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66.8%和68.6%。
“全省旅游市场恢复超过预期。”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炯说。
最大困难是跨省游的恢复
“5月、6月是泰国最佳割胶季节,受疫情影响,泰国没有游客,库房堆积了大量床垫,现低价赔钱出售,1万元左右的床垫降至3870元。”导游冯坤在朋友圈上写道。往年这个时候,正是他带着大批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游玩的时候,而今年,他只能在微信朋友圈推荐泰国、日本、韩国、法国的床垫、护肤品、衣服等中国游客喜欢购买的商品。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冯坤和他的同事10余人,自费从国外购买了口罩、手套等医用物资,捐赠给昆明的4家医疗机构。忙碌的募捐活动之后,平静的宅家生活让冯坤越来越感到不安,“导游无团可带就没有收入”,冯坤说,还房贷和供孩子上学,让他感到压力很大,目前只能通过海外代购来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据云南省旅游行业协会测算,对比2019年同期,由于基础量客源和增量客源的损失、企业停摆期间的固定成本,以及应对疫情的各项支出,2020年一季度云南旅游行业直接损失将在500亿元以上。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资料显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云南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和各项旅游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文旅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尽管“五一”小长假云南旅游业开始复苏,但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大多从过去的热门景区变为了周边游、采摘基地游、生态农庄游、公园游等,且大部分为自驾出游。
“和云南一样,目前全国旅游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压力都是一样的。”云南美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涛说,现在各地多数开展的是“省内人游省内”的业务,跨省游、出境游,机票+酒店业务等都有待恢复。云南一些旅行社采取轮岗值班制复工,极少数旅行社虽然大部分员工复工,但复工后也仅仅以业务培训和开发调研省内旅游资源为主。实际业务并不多,大多为周边一日游、周末二日游及云南各地4-5天游。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云南全省恢复营业的星级饭店454家,占总数的74.4%;恢复省域内经营活动的旅行社382家,占总数的36.5%。
“目前对旅游业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跨省游的恢复时间不确定。”汪涛说。
不会出现井喷现象
“旅游业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行业,也是一个有极强韧性的行业”。尽管“五一”小长假,云南旅游呈现出复苏回暖迹象,但在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朱伯威看来,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以后,云南旅游市场“不会出现井喷现象,游客不会蜂拥而至”。
他分析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和“非典”一样,给旅游业带来了灾难性打击。但不同的是,2003年,全国GDP总量是13万亿元,当时的经济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和消费初始期,旅游方式较为单一,“非典”结束后,被压抑的消费欲望释放,中国旅游市场回弹,旅行社出现了井喷现象。
而2019年全国的GDP总量达到100万亿元,旅游业收入基数大,所受到的损失也因疫情而增大。同时,中国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经济和智慧产业正颠覆传统的经济模式,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出行的便捷,传统、单一的团队出游方式,开始变为团队小型化、私家化、消费方式碎片化;出行越来越普遍,消费更加理性化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