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引擎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年来的贵州实践证明,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
“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是农业大国,贵州是农业大省。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如何立足缺少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份实际,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三农”科学发展之路,始终是多年来贵州人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实践。
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贵州经历了长期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从为民族地区开辟旅游带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新道路的“西江模式”,到让村民共享乡村旅游扶贫“红利”的岜沙;从大力发展农业体验旅游的桶井实践,到一亩茶叶、两种收入的湄潭“茶经”,贵州的乡村旅游,正在走出一条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3500个,农家乐近万家。2016年以来,旅游产业累计带动全省89万余人受益脱贫。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进入人间最美的四月,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尚未全部褪去,但美丽的贵州乡村,早已是勃勃生机。有着“山地公园省”美誉的贵州,乡村是乡土文明的“活化石”,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悠远记忆,是回归自然、放飞心灵的家园和户外运动的天堂。4月1日,贵州省推进乡村旅游复苏暨“放飞心情乡村游”启动仪式在湄潭县七彩部落景区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加快推进贵州省乡村旅游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贵州有这样自信和底气。作为全国民族八省区之一的贵州,有数以万计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村寨。截至目前,我省命名了“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08个。贵州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3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贵州还是全国率先制定乡村旅游村寨、客栈、经营户(农家乐)三个省级标准的省份,已评定的标准级以上村寨、客栈和三星级以上经营户(农家乐)超过2000家。2019年,贵州12个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并列第三。
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贵州深刻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产业兴,旅游兴,农村兴。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近年来,贵州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在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用地保障、加强金融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要素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乡村振兴的贵州旅游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省城乡的统筹发展,一方面使得农村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城乡之间各种要素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农民身份、职业的转换和“就地城镇化”,吸引了城市居民融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的幸福事业。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尽管贵州在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一些地方至今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定位不准、同质严重、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要有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耐力。用心付出,用情用力,科学施策,真正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业强、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