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开阳县:擦亮旅游品牌 全域旅游“井喷”

2019-10-26 12:25栏目:旅游

开阳县:擦亮旅游品牌 全域旅游“井喷”

游客在水头寨体验打糍粑。

  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县内两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乡村文旅能人支持项目,贵州省乡村旅游(民宿)工作推进会在开阳举行,国庆长假期间开阳县实现旅游收入13.06亿元……今年以来,开阳县旅游产业捷报频传,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

  发展全域旅游,开阳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县内2026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开阳县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石、洞、峡、泉、瀑布、田园、村落”等各自成景,享有“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贵州十佳最美风景县”等美誉。

  一直以来,开阳县坚持“旅游立县”发展战略,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出台《开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先后编制《开阳县喀斯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区发展规划》《开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开阳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将旅游业定位为全县主导产业,总体布局“一环、三核、一心、三带、五区”旅游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布局规范化、规划目标科学化、发展任务精准化,不断擦亮开阳旅游品牌。

  为建立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开阳县整合县内各口相关资金项目,优先投向全域旅游领域,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同步发展,通过加快民宿产业发展、积极研发旅游新产品和丰富四季旅游产品,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方面,开阳县更是不遗余力,近三年直接投入3.44亿元,先后完成100余公里旅游公路建设,建成景区观光步道和健身步道60余公里,新建和改扩建A级旅游厕所26座,新增旅游停车位3300余个,新设立3个游客服务中心,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提升了旅游体验品质。

  着眼于全域旅游主体培育,开阳县进一步健全“资源国有、行业管理、企业经营”的三权分离制度,支持红梦公司、久事生态农业公司、硒味园公司、南贡河茶叶公司等跨领域的农业企业、文化企业与旅行社、宾馆酒店等组建经营联合体,推行跨区域、跨行业连锁经营,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深化推广“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经验,特别是以城乡“三变”改革为引领,实施水东乡舍项目。该项目采取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的“三改一留”开发模式,实施“622”运营模式,经营投资人占60%,农户和平台公司各占20%,吸纳民间资本入股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参股农户年入股分红增收2万元,为实现乡村振兴探索了一条新路。

  突出全域旅游融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劳动就业密集的优势,开阳县坚持“旅游+N”思路,努力构筑全域旅游与各类产业共生共融的格局。

  在“旅游+农业”融合上,开阳县成功打造长官司、云山茶海、百果塘等一批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和康养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旅游+文化”融合上,以水东土司文化、民族和民俗文化为载体,着力推进马头古寨、水东农耕文化体验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释放传承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旅游+城镇”融合上,着力推动县城商圈构建,加快国家级特色小城镇龙岗镇等一批商贸小镇打造,奋力形成总体规模达30亿元级的县级商圈;此外,开阳不断加快推进旅游+生态、体育、大健康、大扶贫、水利、交通等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产业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发展至今,开阳县全域旅游带动直接就业2.5万人、间接就业12.5万人。2018年,开阳县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2.8%。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98.4万人次,同比增长26.87%;实现旅游收入99.64亿元,同比增长34.6%。(王良弟 记者 李春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