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民宿群成“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成假期热门

2019-10-10 03:56栏目:旅游

刚刚结束的十一假期,品尝乡村美食、体验乡村生活,成为旅游新趋势。

10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其中,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

小众景点势头强劲

由于乡村旅游具有适应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的独特优势,呈现出超出一般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赵航在《人民日报》刊文称,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河南、陕西、贵州、广西等地,乡村旅游势头强劲,一些乡村民宿群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2019年国庆假期,河南新县客流量和综合收入同比增长都在60%以上,600多处农家乐座无虚席、94处精品民宿入住率均达100%。

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的田园东方蜜桃村,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数持续攀升。草木染、陶艺体验、活字印刷等传统手作活动等,备受体验游客们喜欢。

田园东方蜜桃村负责人称,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已逐渐从“高大上”转为“小而精”。人们对新奇旅游地点的探索欲、抖音等平台网红的带动等多重原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小众景点。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

乡村旅游之所以成为假期热门,由多方因素共同促成。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黄金周”的休假制度极大地刺激了群众的旅游愿望,旅游景点景区、城市和农村、饭店和餐馆到处爆满,处处显示出“黄金周”休假制度带来的井喷效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1952年,我国GDP仅为679亿元,人均GDP为119元。201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4644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999年,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到来时,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今年国庆假期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

近年来,中央也出台了多个政策鼓励乡村旅游发展。2002年出台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规范化、高质化。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原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011年,国家公布首批40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标志着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

土改助力乡村旅游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于承担着扶贫和产业发展重任的乡村旅游,国家也在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层面予以倾斜。

比如,2015年9月,《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鼓励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各地要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

在制度层面,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赋予了宅基地出租、经营等多种权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探索创新。承袭最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精神,9月20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俊杰认为,大量的宅基地和农房闲置,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盘活农房,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还能承载城里人寄托乡愁,到农村生活度假或是养老。

责编:杨志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