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沪上“定制暑期菜单”开启文化旅游新模式

2019-08-05 03:20栏目:旅游

沪上“定制暑期菜单”开启文化旅游新模式

  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推出“科学训练营”。(自然博物馆供图)

   前几天,申城持续高温,而在沪上各大科普场馆内,人气同样高涨。有数据显示,上海科技馆瞬时承载客流已突破1.35万人次。自7月初以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平日客流上升至1万人次左右,周末更是达到1.7万人次,相比放假之前增加了两三成。除此之外,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上海陶瓷博物馆等科普场馆参观场面也十分火爆。

   悠长的暑假,是各类科普场馆“圈粉”的黄金时段。走进这些场馆不难发现,馆方都针对孩子们的暑假档开发出新的“节目单”,而“暑期菜单”又进一步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客。巨幕电影、夏令营、大师讲座……沪上科普场馆逐渐发挥着“第二课堂”的作用。

   巨幕影院外设小舞台,征集音乐故事

   到上海科技馆先“抢”电影票,已经成为不少逛馆达人的习惯。作为上海科技馆“圈粉”的重头戏,该馆今年暑假推出巨幕新片《美洲音乐之旅》,让公众在宽24米、高18.3米的巨幕上,感受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该片荣获2018年国际大银幕协会最佳音效设计成就奖、最佳原创音乐奖,以及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最佳观众推荐影片奖。

   如何借助电影表现音乐?影片追随爵士乐坛明星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成长足迹,穿越到美国南方音乐诞生地,探寻蓝调、爵士、摇滚等起源的秘密。不少观众走出放映厅,仍沉浸在影片中,有人直言“忍不住想手舞足蹈”。

   而在放映厅外,还有一个小舞台,上海科技馆每天在此举办一场“音乐的力量”表演活动,让公众亲身参与到音乐中来。

   记者获悉,在该片上映期间,上海科技馆将向全市召集有音乐才艺的人才,接受个人报名,也可以是五人以内的团队报名。根据要求,表演开始前,音乐达人要向公众讲述自己与音乐的故事,而这些表演者的福利则是可以免费观看巨幕电影,并获得由上海科技馆颁发的证书。

   首次捧出幼儿科普大餐

   “小朋友,拿起你们手里的东西,摸一摸,闻一闻。”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螺训练营”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小手拿起一块黑乎乎的东西,放到鼻子边嗅一嗅。“香香的!”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兴奋地喊了出来。

   这是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为3至6岁学龄前孩子“烹调”的科普大餐。科学课一改以往正襟危坐的形式,转而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比如专为孩子设计的“垃圾分类大富翁”活动,就将垃圾分类新时尚与游戏“大富翁”结合在一起。当孩子们走到垃圾桶旁,可以按照要求扔掉两张垃圾卡片,走进学校、工厂、社区等游戏地点时,则会收到若干垃圾卡片,最后手上剩下的卡片最少则获胜。

   课程设计师、上海科技馆展教服务处教育运行部主管朱峤表示,在设计课程前,他们研究了许多幼儿成长的经典案例后发现,比起学会某些知识点,让孩子们对主题产生“情感连接”反而是更好的选择。在博物馆里学习,应该让孩子感受自然之乐,解放天性,回归自然。

   科普场馆“花样翻新”,只为你的一次回眸

   进入暑期,上海自然博物馆探索中心已然变成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每天都有数百名孩子前来“打卡”。朱峤告诉记者,针对“散客”的科学课,一天要开六场,每场30人;化石挖掘一天三场,一场20人……粗算下来,仅上海自然博物馆探索中心一天的接待量,就多达400人。

   眼下,越来越多科普场馆意识到,暑假是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的好时机,他们主动“翻花样”,吸引青少年走进来。

   上海海洋水族馆今年暑期开出鱼类“发声”科普展,通过拟声DIY、感官体验和科普解析向人们展示海洋中“喧嚣”的声音世界。上海陶瓷博物馆则请来青花瓷制作大师,从一根毛笔的蘸水量讲起,指导孩子们制作瓷器。

   至于上海地铁博物馆、上海气象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等,有多少人对这些场馆的名字耳熟能详呢?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经过位于上海中心的地铁过道,就能与它们来一场“邂逅”。在这个上海地标性建筑中,一条“科普走廊”已经建起,这些博物馆、科普场馆都拿出了馆内珍藏。(记者 沈湫莎)

   原标题:沪上各类科普场馆迎来“圈粉”黄金月,游客热度跑赢温度

   “定制暑期菜单”开启文化旅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