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旅游+地产:西安大遗址开发之殇

2019-07-16 08:35栏目:旅游

  6月24日,《中国经营报》刊发题为《380亿再造阿房宫:文化遗址上的地产开发》的报道,向外界披露西安在近期拆除运营13年之久的人造阿房宫景区,未来将在与人造阿房宫景区只有一路之隔的地方,复建一座阿房宫国家遗址公园,同时在遗址公园周边进行商业开发的相关情况。

  报道发出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也于6月26日回应称,“首创阿房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项目占地1000亩,是一个依托阿房宫品牌、独立运作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不存在拆旧盖新。其实,上述澄清与本报报道并无冲突之处。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了比秦阿房宫遗址规模更大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工程,发现自从2004年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在曲江新区开创了以“文化+旅游+地产”为核心的曲江模式以来,从唐大明宫遗址到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都继承了“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为西安的大遗址保护带来过度商业开发之忧,因此也总是引发公众非议。

  依靠外围开发反哺的大遗址保护

  汉长安城遗址的开发计划以政策性土地流转融资谋取“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发展基金”,以外围开发反哺遗址保护。

  最近,西安优活城项目创造了一个纪录——在开盘1个小时之内,创造了选房388套、揽金1.96亿元的新纪录。

  优活城项目位于西安市朱虹路和方新路交叉口东北角,与西安市最大的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特区仅有一路之隔。“对面就是汉长安遗址重点开发区域,开发商给我们讲了未来的规划和安排,对于这个项目的升值潜力我很有信心。”一位签约客户表示。

  汉长安城遗址特区号称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规模面积为75.0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汉长安城城址区面积54.81平方公里、建章宫遗址区面积9.38平方公里、礼制建筑遗址区10.83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为汉长安城城址区当中的36平方公里。

  该遗址特区南邻西安市北二环,西、北为三环路环绕的区域,距离西安市中心地标——钟楼只有20分钟车程。目前,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之内聚集着西安市最大的城中村,其中包括14个村庄,常住居民达到5.76余万人;按照规划,这些居民的住房将在2015年12月以前被全部拆迁。

  目前,在仅有一路之隔的朱虹路东侧,已经成为高楼林立的繁华所在。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汉长安城遗址范围内,未来将会按照“一心、一环、七大板块”的思路进行保护和开发,其中“一心”就是文化保护核心区,建设以遗址保护、历史博览、文化展示和旅游服务为主的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一环”就是在遗址公园四周建设聚集旅游、居住、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汉文化风貌区——环城景观带,以政策性土地流转融资谋取“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发展基金”,以外围开发反哺遗址保护;“七大板块”则是在遗址的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打造一个景观带,其中在遗址西边还将打造一个“经济产业园”板块等。

  按照西安市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时间表”,2013年主要工作是完成遗址核心区的土地回收、村庄整理等工作;2014年至2015年,基本完成区内居民安置和遗址区域内主要遗迹的保护展示工作,基本形成遗址公园,达到考古遗址公园的开园标准;2011至2015年,陆续建设外围景观带、文化产业带。

  一以贯之的“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从唐大明宫遗址到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西安市都选择了一条倾向于‘城市经营’的路径,这也是无奈之举。”

  陕西省多位文化学者告诉记者,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有学者于1997年提出了在汉长安城遗址上发展观光农业的思路,当时很多居民在汉长安城遗址上挖鱼塘,学者提出,“与其限制养鱼,不如告诉百姓应该做什么,引导他们在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致富”。

  类似的思路一度引起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的关注,也遭到国内很多专家的反对。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建议将汉长安城遗址范围之内的村民全部迁出,从整体上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在此之后,陕西省也将汉长安城遗址的“利用规划”改为“展示规划”,继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