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金属有色“披绿”更美(2)

2019-06-30 22:25栏目:旅游

  在机器人剥片机组演示区,我们看到,一片片玫瑰红色的阴极铜片运至机器人剥片机组后,经机械手娴熟地清洗、剥片、码垛后,被送至成品区。这2个单个价值1000万元的机器人,每小时能剥离600片电解铜板,相当于30个工人的工作效率。

  如今,企业已掌握了永久性不锈钢阴极法电解、自动化控制程序开发等关键技术,并预留5500万元智能化升级资金和升级接口,智能化生产指日可待。

  双炉连续吹炼技术,是赤峰云铜自主研发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从2010年起,企业先后经过8次小规模试验,终获成功。

  借助此次环保升级搬迁改造的契机,该创新工艺在产业化运用方面迈出更大一步。双炉连续吹炼技术具有铜冶炼国际先进水平。每吨粗铜综合能耗达到270千克标煤,与国内常规冶炼工艺相比,成本降低了50%,冶炼综合回收率达到98.5%,硫总回收率达到97%,实现投资、能耗、成本、资源、环境整体优化。

  从2013年开始,赤峰市实施有色金属产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围绕铜、铅、锌、尾矿回收等领域和采、选、冶、加4个环节设立粗铜连续吹炼关键技术等6个子课题项目,总投资5.6亿元,其中自治区投入2500万元,其余由企业自筹。

  如今,这些在产业链上的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都已开花结果,为赤峰市有色金属产业每年增加经济效益4.2亿元,增加税收9700多万元。项目运行1年半,就收回全部投资。

  科技创新先行,制度创新跟进。为实现工业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从2016年开始,赤峰市规划建设赤峰高新区东山工业园,并出台“飞地经济”政策,让包括东山工业园在内的“一区四园”成为大项目的飞入地。

  赤峰市“飞地经济”税收分享政策清晰明了。以赤峰云铜为例,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入“飞出地”喀喇沁旗国库;企业的房产税、土地税,入“飞入地”元宝山区国库。

  完善的利益分担和投入分担机制,引得一大批“飞地”项目接踵而来。

  赤峰云铜和赤峰金剑2个40万吨铜冶炼“飞地”项目,是工业园的“造血干细胞”。眼下,赤峰云铜项目即将投入试生产,赤峰金剑项目正在建设中。这2个项目达产后,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年冶炼能力将达到107万吨,赤峰市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深加工基地。

  以“两铜”项目为核心,东山工业园正在围绕“铜、酸、铝、钢”4条产业链,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去年,园区签约落地项目5个,总投资237.5亿元,年产650万吨的氧化铝项目、年产100万吨的硅锰合金项目、年产3万吨的锂电池材料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将让园区挺起冶金工业的脊梁。

  生命至上 守住产业发展安全红线

  今年,是赤峰市“安全生产改革年”,市里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改革措施。

  在有色金属行业方面,要建设矿山关键风险点全程监控、监测系统,在矿山、冶金等高危行业领域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这些改革措施,为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拧紧“安全阀”。如今,用安全科技保护人,用安全文化引领人,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在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公司百米井下,记者见到,1台电动铲运机正在连续作业,驾驶位上虽没有司机,可它却能非常灵活地将矿石铲入斗中,然后转身将矿石运送到离它最近的溜井内。原来,在这台铲运机百米之内安全区,有1名工人正用遥控手柄操纵铲运机作业。安在机车上的4个高清夜视摄像头,能将工作面的影像传到遥控器屏幕上,工人像玩手柄游戏一样控制自如。

  该公司正在自主研发中智能碎石机,以完全实现碎石自动化。井上工人能远程遥控操作百米井下的碎石机,设备能自动识别、锁定大块矿石,将其破碎,真正实现井下溜井筛上矿石无人破碎。

  过去,矿山仅破碎矿石一项工作就得42人,而现在只需4名工人监看设备即可。如今,矿山高危作业区作业人员已减少30%以上,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就是要实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初衷!”该公司董事长刘再涛介绍,近几年,企业实施“科技强安”战略,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增加凿岩台车、井下远程遥控碎石机和遥控铲运机等智能化设备,让工人远离高危和艰苦工作环境,保护生命和健康。

  赤峰市利拓矿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探索免爆破开采技术。眼下,企业正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冲击破碎采矿机和小型硬岩掘进机。这2种机器采矿时,无需用炸药放炮开山,1个用大功率高频破碎锤,1个用高速旋转的研磨钻头,就能将矿石与矿体轻松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