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老人集体出游 需要爱心护航(2)

2019-05-14 05:32栏目:旅游

外部环境方面,除了景点、道路的无障碍设施,最大的“堵点”则出现在交通工具上。江淑一说,因为旅游大巴车普遍踏板较高,他们就专门制作了一个小凳子,每逢组织老人出游,就拿出来放在车门处,让老人能够踩着上车。另外,许多大巴车都存在过道狭窄的问题。由于部分老人的体形偏胖,工作人员扶着老人就很难通过。

“我们的老人出游坐大巴车时,往往还是靠肩扛手拉。每一个老人上车,都需要上面有俩人,下面有俩人,下面的人负责往上举,上面的人负责往里拽。但是因为老人骨质疏松,工作人员也不能太用力。所以在老人上下车的问题上,我们都要提前训练很久。”她介绍,组织老人出游时,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让腿脚稍微利落的老人往后坐,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坐在前面。否则,光上车的时间可能就要半个小时以上。而在日本,旅游大巴车的功能设计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也算辅具的一类,但是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不能苛求。”

那么,环境设计如何才能满足高龄老人的需求呢?倒也简单。江淑一说,高龄老人几乎每半个小时就要去一次卫生间。设计师可以坐在轮椅上,让人推着去自己设计的环境体验能否顺利地进入卫生间,能否方便地从轮椅上转移到马桶上,再从马桶上坐到轮椅上,这样就能够检验设计是否对高龄老人足够友好了。她还建议,老人不能长时间走路,所以不能让老人在有限的时间看重复的风景,在景区路线的规划设计上应该注意。

如何让老人“走出去”

从事养老工作多年,江淑一发现,让老人真正开心的活动有两类:一类是家属和老人一起参加的活动,一类就是出游。对于老人而言,只要是能走出去,不管是去什么地方,哪怕是一个超市,老人也会特别开心。“而且这种开心能够延续很久。”

江淑一说,老人到了85岁以上,家人就会觉得出去的风险太大了,连出租车都不愿意拉。“这就是人们不了解高龄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所以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认为高龄老人不该出门。”但从她的经验来看,多年来他们曾组织过多次出游,因为准备充分,意外的情况并未出现。她说,老人在出游之前,医生都会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个评估,然后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可以出游。“健康评估之后,接下来还会有一些支持措施,比如医护人员要跟车,工作人员要贴身陪伴。”

“为什么许多老人喜欢居家养老,不喜欢在机构养老,就是因为机构建得再好,他也会觉得自己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江淑一说,老人有社会参与的需求。老人需要看到外面大街上是什么样了,然后需要知道现在超市里都在卖什么。

“所以我们对能够接待老人出游的社会单位都是非常感激的。”江淑一说,为了接待老人,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承担了很多压力。她表示,虽然社会上的设施有一些地方还不够完善,但是大家只要去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就能够帮助老人实现社会参与的愿望。

江淑一认为,营造老年友善环境,让每位老人都能够走出家门、走出养老机构,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到2030年将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老人,而我们也会老去。不管是规划地铁的人,还是设计标识的人,还是一个公交司机,都应该有一根弦儿,就是想着如果我老了,我希望在这个场景中被怎样对待。然后,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让这个环境对高龄者更友善,这其实也是对未来的自己友善。”

本报记者王琪鹏

实习生张雪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