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文化旅游需要学会讲故事 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的IP
文化的本质是无中生有,人们将看不见的称为文化,将看得见的称为旅游。看不见的东西怎么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我认为文化旅游的任务是要发展文化项目,要通过文化来吸引人。
文化产业现在也在转型升级,从单纯的文化转向文化旅游,以文化内容带动旅游。例如,1995年皮克斯创造了《玩具总动员》,直到现在仍在继续使用这个IP赚钱,而且赚得越来越多,我把这种现象叫做“一鱼永吃”。《玩具总动员》完全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另一个例子是功夫熊猫,这也是无中生有。
游戏源自某种IP,故事也起源于某种IP,所以我建议通过城市发展与IP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城市IP。《东京爱情故事》让人记住了东京,《冬季恋歌》让人记住了济州岛。城市文化、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城市文化、科技、旅游文创电商的结合,互联网文化产业及其线上线下的连接等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途径。
很多人说地级市、县级市怎么发展文化产业呢?那就要从IP和投资方面入手。沃尔玛的总部就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镇,但不阻碍它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所有的消费都围绕着城市为中心,当然也包括以互联网为中心来组织未来的消费。其实,城市文化产业更偏向体验性,而不是观光性。我认为未来体验性的文化有三大增长点:一是结合自己的城市来做文化体验;二是人文生活形态的变化,如生活美学化与创意常态化带来的消费升级,今后我们的产品可能都会被包装为轻奢化产品、文创产品,然后再走向市场;三是与互联网相结合,互联网跟电商升级。
我将电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普通电商;第二个阶段是网红电商;第三个阶段是新媒体电商,譬如新媒体类手机应用里植入产品;第四个是最好的阶段,我称其为文化电商(或文创电商),是指将产品植入到故事里再变成衍生品,所以它也叫衍生品电商。今后,我们如果能把它结合起来,就能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IP、品牌、版权。
简单来说,文化旅游的发展就是要学会讲故事,从故事IP与创意设计产品IP入手,在城市的建筑、军事、宗教、治理、艺术、产业等方面挖掘,开发不同、独特的故事,这可以是艺术家、名人的故事,也可以是农业的故事。这里我们需要扶持一些企业,让企业产生IP。之后,萃取里面的元素做城市的景观、设计、雕塑,这是对IP进行提炼和应用,然后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创意设计产品,再做衍生品设计,这样就可以将文创品设计得非常有特色。
城市文化体验中心是传统文化、文化地标和旅游三者之间的结合,游客不仅是看风光,而且还要体验城市文化。那么,如何发展城市文化体验中心?我认为,要对城市文化进行挖掘,形成自己的自主品牌,并使城市文化故事能够在互联网上传播。日本现在有一种“动漫场景游”,这个动漫曾经发生在哪里,游客就去寻找这个场景,虽然场景是虚拟的,但是它能够与现实组合在一起。例如,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某个城市,继而很多人就会循着这个故事到这里来,基于城市IP的文创电商,可以结合灯会和音乐发展夜游体验项目,在5G技术环境下,体验中心分模块、分故事、分场景就可以做得更好,再结合VR等,这样大家就可以进行体验。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音乐体验中心,将中国所有音乐体验都释放出来,从天籁到大自然,音乐都可以结合这些不同的元素,每一种音乐结合一个故事,打造新奇有趣的体验。音乐体验中心可以做音乐主题公园、音乐体验馆、音乐品牌活动、影视音乐基地、动漫音乐庙会等。
发展城市文化体验中心,需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城市本身连接在一起。那么,该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呢?
第一是重新讲故事,深入挖掘一个感人的、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故事;第二是提炼元素,比如禅宗文化可以跟音乐、健康旅游结合在一起,可以衍生出很多相关的文化;第三我觉得一定要打造夜游体验,结合音乐感应灯、动漫、光灯做成一个巨大的衍生品。第四是做一些非遗的产品,比如陶瓷跟生活轻奢化,还可以将部分高端手工产品作为轻奢化的产品。
同时,我们还可以重温古代故事,将其提炼成今天的故事。通过融合今天与古代的元素还可以开发一些衍生品,比如故宫里面每一件国宝都有很多故事,如果深入挖掘国宝背后的故事,比纯粹做仿照品更有意思。
再如,我们可以通过发展音乐文化吸引年轻人,例如动漫音乐庙会,将这些节目做成迎合年轻人喜欢的。在音乐庙会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节日主题,也是吸引游客的一种做法。(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