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海南周刊| “缤纷海南”让自然资源记录“动起来”

2019-04-02 17:56栏目:旅游

  “缤纷海南”

  让自然资源记录“动起来”

  在海口市龙泉镇美仁坡村水塘中戏水的鹈鹕。justina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近期,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微信公众号“缤纷海南”栏目发布了两则记录海南动植物资源的短视频:《缤纷湿地——泥滩蟹趣》和《缤纷湿地——拍鸟小记》,让记录海南自然资源的资料“动起来”,为海南自然视频的资料库增墨添彩。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开始。

  “自然”一词背后略带孤独的气质,目前部分动植物保育和科学知识普及事业处于大众视野边缘,映衬着这一气质特点。从这一角度看,“自然科学的流行”确实需要更多元化的传播途径,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凝聚的众多自然爱好者们正在为此努力。

  在视频中认识动植物

  螃蟹都是横着走路的吗?如果看过《缤纷湿地——泥滩蟹趣》,你就会发现这个答案是——不一定。

  夕阳西下,立在儋州新盈湿地水中的黑脸琵鹭。justina 摄

  视频中的泥滩上,有一批和尚蟹正成群结队地快速挪动步伐,向前走。它们一边挪动,一边仿佛听到了“向左走”的口令,一时间开始齐刷刷地向左斜去,密密麻麻,颇有架势。

  在2分33秒的视频里,出镜的“嘉宾”还有左右钳子(螯)不一样大的招潮蟹。招潮蟹走路是传统姿势,横着走。它们把半边身子藏在大鳌后面,贴在泥滩里散步、吃饭。

  散步时,招潮蟹是大摇大摆的。那些拥有大螯的招潮蟹们,一双眼睛挤在一块高高立起,它们举着身上的钳子利器,或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或是耀武扬威、推搡争食。

  吃饭时,招潮蟹分成两叉的钳子(螯)是一双天然好用的筷子,夹起泥滩上的泥球球往嘴里放,然后边吃边吐,就像是人们啃甘蔗时在吐渣。招潮蟹这一行为被称为拟粪,意思是指吐出类似粪便的东西,即把初步筛选的废弃物从嘴里吐出来,剩下吃进去的就是可食物质。

  简短、轻灵、有趣,是两则短视频给人的最深印象之一。

  在《缤纷湿地——拍鸟小记》约1分钟的动态影像中,留下了白鹭、长嘴鹬、黑脸琵鹭、鹈鹕等鸟儿的倩影,它们出场方式不同,动作特征也不一而足,为人们视觉库和记忆库更新着鲜明的印象。

  比如,黑脸琵鹭这个把黑白经典配色穿在身、有着大长腿的“模特儿”,走起路来不像静态图片那般优雅,反而稍显笨拙。还好,它们在夕阳映红一汪水面上单足站立、临泽理羽的倩影,为其肩负的优雅之名扳回了分数。

  自然视频也可以很酷

  上述《缤纷湿地——泥滩蟹趣》和《缤纷湿地——拍鸟小记》两则自然视频,分别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前者的素材由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拍摄,后期由自然爱好者dima(网名)制作;后者拍摄素材和后期制作则由另一名自然爱好者justina(网名)。

  大家是怎么想到凑在一起,以“缤纷海南”为名做自然视频的呢?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介绍,今年1月19日,海南观鸟会组织了一个特别的影片观摩会,约20位观鸟和摄影爱好者观赏了由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导和拍摄的纪录片《雨林归来》。大家被精彩的镜头震撼的同时也在惊呼,海南自然视频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被鹦哥岭推到了一个颇高的水平。

  结合现状看,由于觉得海南野生动植物图鉴类的图书太贫乏,大伙合力积累素材,陆陆续续出版了一批图册。但到如今,图片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观赏需求。随着摄录设备平民化,后期技术智能化和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觉得自然视频将是下一个“风口”。

  “这一次,海南应该不算落伍太多,大家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卢刚说。

  因此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以“守护我们的缤纷海南”为己任,自然也很乐意通过流媒体来宣传海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想能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海南的自然视频制作添一把火,为热爱拍摄、剪辑自然视频的朋友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拥抱自然影像流媒体时代的到来。

  自然、新媒体,如果你觉得这两个词放到一起有点远,那正说明“让自然流行起来”是多么值得做的一件事儿,一件很酷的事儿。

  科普+趣味,期待海南自然资源资料“动起来”

  当人们看BBC拍摄制作的《地球脉动》《王朝》《蓝色星球》等自然类纪录片时,会为其所展现出来的系列画面内容所触动。这背后的触动力量,除了有趣,还来自于严谨、客观和科学。

  没有大制作,我们身边简单的自然视频又该如何兼顾科普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