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红利

2019-03-18 17:04栏目:旅游
TAG:

原标题: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红利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内容与文化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展壮大旅游产业”……面对这些新红利,文化产业如何做到既能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红利

  第五届成都创意设计周现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红利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一带一路·创意集市”在四川成都武侯祠锦里·英雄三国街区开市。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红利

  山东滨州80后、90后手工爱好者齐聚周末创意集市,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引起小朋友极大兴趣。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多措并举 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

  近日,山东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流浪地球》等四部影片发放制作成本补贴资金3600余万元,鼓励优秀影视作品在青岛制作。据悉,青岛市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由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和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影视产业发展资金,对在青岛完成主要拍摄制作的优秀影视作品给予补贴,大力发展影视新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出门前预约网约车、饿了点些外卖、去医院网络挂号免去排队之苦……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这些“新生事物”融入人们生活的背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的悄然崛起。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作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重点,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稳步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

  据了解,文化产业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加工对象,为市场提供文化意义消费,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价值链长,就业容量大,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文化产业与信息、旅游、体育、教育等国民经济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6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2%。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及相关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多维度的扶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在文化领域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是完善竞争机制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动力。”陕西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代表指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民间文艺必须依靠政策引领、市场带动、社会支持等多方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来实现。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随着‘非遗+扶贫’‘非遗+网络直播’等创新形式的推广,湘绣从‘养在深闺’逐渐走向市场。少数民族农村脱贫致富,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和特色资源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新蕾刺绣部主任成新湘代表说。

  2、优势互补 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有一大部分是文化旅游。文化与旅游融合,诗与远方走在一起,产生全新的化学反应,从而激发出全城文化、全城旅游相交融的新业态。每到节假日,许多旅游景点人流如织,今年春节期间“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一票难求,“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异常火热,让故宫官方预订网站应接不暇。

  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文化消费需求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而各地旅游业的实践证明,打好“文化牌”会更有效地推动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