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三江侗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工作七十年发展纪实

2019-11-04 15:22栏目:健康

三江侗族自治县卫生健康事业经历了从最初看病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DR)、数字化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县、乡、村三级卫生诊疗机构从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到宽敞明亮、舒适、标准化的门诊大楼、医技大楼、住院大楼、村卫生室,正在彰显着三江县卫生健康事业发生的巨变,老百姓的健康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江县医疗卫生状况十分落后,农村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70年间,三江县卫生状况有了显著改善,民众健康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十分关怀和重视,提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导思想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事业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和减、免医药费等照顾政策和措施,从北京派来了“中央民族医疗队”,深入侗乡苗寨,访贫问苦,送医送药。接着,自治区又从平原地区抽调一批优秀的医务人员到三江县实施“援侗工程”,帮助三江人民开展防病治病,发展卫生医疗事业。从此,三江县医疗卫生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随着健康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从看不起病到基本医疗保障网全面建立,老百姓的健康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状况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医疗条件显著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江县人民政府只设立有卫生科,管理人员3人,全县只有三江县卫生院、良口卫生所、林溪卫生所、斗江卫生所等5家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只有30人,设立病床10张,仅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注射器等及其简单的医疗器械。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一栋栋标准化的医院门诊综合楼、住院部大楼、医技楼、职工宿舍楼等拔地而起,花园式医院庭院与景庭树木花草互相辉映。到目前,全县有医疗、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机构182个,医务人员达1883人,设有病床1175张。拥有原装进口飞利浦24排螺旋CT机、飞利浦数字化X光成像系统(DR)、进口十二导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等一批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为临床提供先进准确的诊断治疗。县、乡、村医疗硬件设施和医疗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医技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江县医疗技术水平相当落后,县、乡卫生院虽然设有内科、儿科,但仅能治疗一般的常见病、地方病和多发病,县卫生院也只能实施简易的外伤小手术。

70年来,各级政府及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将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作为重点任务,该县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县级医院设有内科、妇产科、儿科、外科、骨伤科、手麻科、急诊科、血透室,重症医学科、侗医科等临床科室;设有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消毒供应室、药剂科等医技科室;设有行政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护理部、医务科、质控科、院感科、医保办、总务科、信息科、设备科、病案室、宣传科等职能科室。可以开展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软组织损伤等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可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子宫内膜癌、胆囊切开取石术(保胆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现代医学高难度手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分级诊疗。2016年以来,该县积极推行柳州市中医医院、市工人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与三江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市、县紧密型的医联体建设,实施人才、技术、管理下沉,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市中医院专家指导县中医院放射科完成采用CT螺旋薄层扫描技术,填补了该县CT增强扫描技术的空白;县人民院借助移动5G技术成功完成广西首例基于5G的远程协同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实现了手术的5G远程协同手术操控,开启了广西5G远程手术的新篇章。市级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充分下沉到了基层,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真正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目标。

全县15个乡(镇)有12个乡镇卫生院分别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构建成紧密型或松散型医共体,由县级医院以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托管;乡镇卫生院对本乡镇管辖的行政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进行全面指导、监督和管理。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医联体格局,快速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直接有效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