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行业观察 | 慢病管理向标准化推进 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

2019-10-17 17:32栏目:健康

  面对井喷式增长的慢性病患者,“健康中国”迫切需要更加高效的慢病管理,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正是被寄予厚望的解决方案之一。

  10月16日,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正式启动,由智云健康发起,联合中电数据、中华医学会、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共同推出,集结了用户基础、数据技术、临床研究以及政策支持的力量。

  大数据既是核心,也是支点。智云健康计划利用场景化的慢病大数据,为医院赋能提高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智能诊疗体系和移动管理服务,最终提升患者生命周期内的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

  然而,想要实现理想中的患者、医院、药店、大数据服务的全闭环病程并不容易。破除信息壁垒实现数据整合,始终是医疗健康大数据亟待突破的瓶颈,但涉及公众健康数据隐私,每一步尝试又必须慎之又慎。

  智云健康创始人匡明坦言,单凭一家民营企业的力量实现不了这样的目标,希望凭借在慢病管理领域的深厚积累,联合行业内权威机构,共同建立和完善慢病大数据标准,并推进其应用。

  “现在大家都在抢着做大数据,数据采集、应用的合法、合规是第一道门槛。”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分析,有好的基础,大数据中心才能助力临床研究,成为国家决策层面的参考。

  慢病管理的快速赛道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为病程长,并可能导致患者功能衰弱或丧失。

  正是由于从暴露危险因素到最终发病存在较长周期,慢病管理的价值才得以显现。原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慢病干预分为两种,医学治疗和生活干预。研究实验表明,对慢病患者进行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持续到30年之后,不发病或晚发病。而无论哪种干预方式,管理都至关重要。

  从死因构成看,中国的疾病谱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转变,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持续下降,慢性病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目前,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确诊人数已达4亿,成为百姓健康的头号杀手。

  发病增长快,疾病负担重。有数据显示,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疾病总负担的70%。

  一方面,中国慢性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调查显示,有65%以上的劳动人口患慢性病,这个群体年龄段为男性16岁-60岁,女性16岁-55岁。69%的高血压和65%的糖尿病都发生在上述年龄段。

  另一方面,老龄化的当下挑战更加突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1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

  随之,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受到热捧。国家网信办报告,2017年中国大数据业规模达到4700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将超万亿元。而在大数据发展水平行业排名中,较晚起步的医疗位居第六。

  就连普通百姓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医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以慢病管理应用软件为例,很多病人的诊疗可以在软件上完成,不仅节省医疗资源,也能给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史作为参考。

  竞争者众,慢病管理的大数据市场的快速赛道已经开跑。

  成立于2014年的智云健康率先在糖尿病管理领域发力,通过掌上糖医APP逐渐占据行业领先地位。随后自2018年,开始向的代谢类慢性病领域横向拓展。

  “代谢类慢病并不是孤立的,80%的糖尿病患者身上都存在其他的慢病危险因素,在病程管理中心也有诸多相似。”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介绍。

  在此基础上,智云健康还形成针对医院的SaaS平台智云医汇,以及提供耗材、器械、药品等的电商交易平台。目前已经合作医院超过1500家 ,覆盖20%的全国top100医院。

  2018年,智云健康收入已达到十亿级规模,连续三年保持300%的增长,实现了连续多个季度盈利和整体盈利。

  这仍只是起点。中电数据董事长李世锋表示,“智云健康在慢病管理这个赛道上是领先的,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选定的试点仍在基础构建阶段。但可以明确的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同行业的规则、诊疗的路径结合,能够提升医疗大数据的精准度,改善诊疗质量。”

  匡明表示,智云大数据中心建设正如国家发展中最基础的修路,路修好了才能通商,数据平台建好了才能谈基于大数据的盈利模式。

  撬动数据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