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温医大60年:成就·传承·担当(2)

2019-08-18 23:56栏目:健康
TAG: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温医大提出培养“立地顶天”“两有两能”专业人才的育人目标。所谓“立地”,就是要急国家之所急解国家之所需,大力发展临床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全科医学等脚踏实地、服务百姓、满足临床一线的医学人才。所谓“顶天”,就是要建设眼视光学、药学、检验医学等一批一流学科,让潜力学生在未来成长为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才。无论是“立地”还是“顶天”,学生都要具备“两有两能”——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

温医大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水涨船高。近几年,温医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前10%。2018年,学校16个专业投档线居浙江省属本科院校第一。

建校60载,温医大为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名医疗卫生人才,这其中既有像研发出宫颈癌疫苗的周健这样享誉海内外的一流科学家,更有许多扎根临床一线、服务广大百姓的业务骨干。

在他人出现危难时,温医大的师生总会挺身而出。温医大护理学院院长、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卢中秋,曾在飞机航班上成功抢救心脏骤停乘客;西子湖畔,眼视光学院2007届硕士毕业生张赟,向突然晕倒的行人伸出援手;在诸暨市浣纱大桥下,临床医学院2010级学生周杰跳入水中,挽回一条年轻的生命……

“一次次的突发救援,师生、校友、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生动地诠释了温医大人‘立地顶天’‘两有两能’的担当和情怀。”温医大党委书记吕帆自豪地说。

海纳百川的引才之路

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获批立项成为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基地,系国内地方高校首次入围“111计划”。

今年5月,温医大成立高等研究院,作为学校先行先试的引才特区。高等研究院坚持引才高门槛,计划在5年内面向全球招聘5~10个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PI团队。

“在我眼中,温州是个广纳人才的地方,能把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特别难得的是给了我非常宽松的环境和做事情的平台。”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感慨。

本世纪以来,一批来自海内外的高级人才相继落户温医大。吸引他们来的,并非高额的薪酬,而是一如温州这座城市所显现出来的气质:开放和活力。

李校堃便是加盟者之一。2004年,时任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四下广州,终于以他的人格魅力和诚意感动了李校堃,使这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科学家毅然来到了温州医学院。2007年,李校堃将自己的户口从广州迁至温州。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认同,从那一刻开始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温州人。

近年来,温医大引进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350余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的数量,位居全国地方性高校前列。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到来,很好地优化了学校的人才结构,突破了学校原有的学科范畴,提高了学校的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

面向世界的开放之路

2001年,温州医科大学和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联合培养眼视光学博士。这是我国第一个国际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成为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典范,吕帆成为我国第一位中美联合培养的眼视光学博士。

目前,学校拥有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800多名留学生,和28个国家(地区)130多所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20余所世界百强大学。在学生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都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合作举办我国首个临床医学教育境外办学项目,与泰国东方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成立海外孔子学院,入选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凭借温州人精神,温州医科大学在浙江、在中国乃至在世界大学教育和科技研究之林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走向国际化的温州医科大学,也推动着温州这座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城市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如今的温州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教授职称评审权,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5年,温医大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温医大又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