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一体化解决了“长三角人”的健康“烦心事”

2019-06-22 00:47栏目:健康

  新华社杭州6月21日电 题:跨省就医、远程救援、异地养老……一体化解决了“长三角人”的健康“烦心事”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从“阿拉上海宁”到“我们长三角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已经按下快进键,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在民生领域也加速探索一体化行动方案,面对医疗健康这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在逐步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

  29城!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再扩大  

  “以前看病本身就是我的一块心病,异地就医更是令我头疼,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帮我解决了异地就医的麻烦,身体上的病也像是好了一大半了!”家住上海的曹实年轻时到江苏徐州参加工作,同时也在徐州参加医疗保险,回到上海看病需要自己先行垫付所有门诊医药费,再将单据带回徐州到医保部门进行人工报销,报销周期长,往返奔波更是损耗人力物力,给她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随着长三角异地就医结算的网络陆续铺开,近日曹实收到一个好消息:只要办理了异地就医手续,她在上海门诊就医也能直接刷医保卡结算,而且不需要垫付全部费用,只需支付医保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部分。前不久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诊就医,并成功用医保卡实时结算,切实感受到便利。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大主题,通过跨省门诊直接结算这样一个民生的小切口体现出来。今年6月,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推进座谈会上,新一批统筹区加入联网覆盖范围,长三角地区已有29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在上海市二、三级主要医疗机构和江苏省、浙江省所有设区市已实现全覆盖,安徽省也有四市已纳入联网覆盖范围,三省一市医疗机构覆盖已达1200余家。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表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效果,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增强了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度。

  340公里仅用88分钟,转院就是这么快!

  今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一名因意外事故导致脑损伤的患者,需紧急转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34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需要4个多小时。为了给患者赢得更好的抢救时机,航空救援“大展身手”,使用直升机把患者从安徽转运到浙江,仅用时88分钟。

  承担此次转运任务的金汇通航安徽分公司医疗运营部经理昝树明表示,金汇通航目前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均设有分公司,与长三角地区200多家120急救单位和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经实施约600次救援。

  浙大二院医务部副主任潘胜东介绍,早在2016年由浙大二院牵头成立中国空中急救医院联盟时,就把周边上海、安徽、江苏等地区的空域纳入网络布局,长三角地区的协同紧急救援网络从陆地拓展到空中,给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应急医疗转运服务。

  除了在紧急救援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不断加强,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科教合作、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资源共享也更加频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集团办公室副主任丁杰辉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安徽马鞍山、江苏滁州等地签署了共建医联体合作协议,旨在发挥南京医疗资源优势,与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紧密联动,在人才培养、新生儿救治、医学影像诊断、介入诊疗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接,提升医疗卫生整体水平。

  养老新选择!苏浙地区受到越来越多的上海老人青睐

  唱美声、弹钢琴、打打拳,这是上海老人龚木兰每天的“必修课”,在嘉兴西塘一家民营养老院生活了四年多,76岁的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充实的慢生活,还有一群兴趣相投的姐妹。”龚木兰说,西塘已经成为她的第二个家。

  在与上海毗邻的嘉兴嘉善、苏州吴江等地,养老产业正在悄然崛起,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在为本地、本省的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同时,也瞄准上海老人的养老需求,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29.4%的上海老人表示会“短期异地养老”,2.2%表示会“终身异地养老”,江苏、浙江成为上海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的主要地区。

  嘉善县保利安平和熹会老年公寓院长王琦介绍,他负责的这家养老院位于西塘景区,目前50%以上的老年人来自上海,这些老人到周边地区养老的原因,一是远离大都市,自然环境更好;二是在提供同等服务的情况下,每月价格比上海的养老机构便宜1500至2000元,性价比更高;三是与上海距离近,高铁、高速公路往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