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中国联通助力智慧河南水利健康发展

2019-05-21 02:42栏目:健康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潘热新随着河南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水利部门积累了大量数据,并共享气象、国土、环保等行业外部数据,随着数据规模和数据内容的不断丰富,数据重复建设、一数多源、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融合共享困难、潜在价值难以利用等问题愈加突出。联通按照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思路,以物理世界的河湖、水利工程等涉水对象为蓝图,建立抽象的元数据、数据属性模型和数据关系模型,对自动或人工接入数据实施清洗、转换、插补、同化等治理措施,实现以河湖为中心、多业务共享数据的汇聚融合。在数据使用上,根据业务应用和统计分析需要进行数据资源的组织和提取,并指导数据源建设规划,形成良性的水利数据生态系统。

  传统水利信息化按照防洪、水资源等业务条块搭建系统,造成信息孤岛、业务烟囱,增加了业务协同共享的难度。联通按照“小前台,大中台”的建设思路,整合多个业务平台,打造统一业务中台,为前端业务应用“瘦身”。前端业务应用只需重点关注业务信息的展现、业务流程的组织等直接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将大量公共业务应用、模型分析计算、工具引擎调度等功能转化为业务中台的能力。中台依据前端业务应用的请求统一调度业务组件、计算模型和引擎服务,同时监控评估能力短板,合理安排升级迭代策略,为实现智慧水利业务一体化协同提升提供能力支撑。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河南水利部门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领域建成一系列系统,在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传统水利信息系统在智能化应用和数据洞察分析等方面存在显著短板,不能适应新时期“补短板、强监管”发展要求,亟需推进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行业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联通结合水利数据和业务场景,研发适用于河湖监督管理的智能算法和专业模型,实现对遥感影像、视频、图像、语音、文本等数据的挖掘分析,通过水量水质监测、乱占乱建识别、违规活动发现、水利热线服务等模型应用,实现无人值守下河湖智能监控预警和辅助决策评估,不断提升水利服务社会的智慧化水平。

  联通智慧水安全管理应用,从灾前全面防控、灾中优化调度、灾后总结提升三个方面实现水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智慧管理。灾前综合水文、气象、工程调度运行、人员管理等全方位信息,运用多种技术模拟预测不同尺度下灾害发生演变过程,提高风险识别、预防、预报、预警的时效性和精细化水平。灾中结合历史相似案例和专家知识经验,制定灾害应急指挥与处置响应预案,为参与灾害救援的多个部门提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平台,提高灾害处置效率,提升科学决策水平。灾后整合灾害全过程信息,采用人工评价和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提炼致灾因子、防御措施、灾害损失等关键要素,持续优化案例库和预案信息,为全面提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提供经验积累和技术支撑。

  联通智慧水资源管理应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和区域节水潜力评估,优化水资源调配水平。综合区域水文气象条件、供水工程能力、社会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运用专业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评估,为中长期产业规划和中短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在充分收集区域生产、生活用水数据基础上,参考国际国内先进的用水定额标准,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禀赋条件,最大限度挖掘区域节水潜力,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以节水优先为前提,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和再生水等多种水源,综合运用水库、闸泵等调配水工程,充分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提升区域水资源科学调配水平。

  联通智慧水生态保护应用,从河湖岸线管护、水环境容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修复等方面系统提升河湖生态健康水平。采用人工和无人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河湖岸线空间管护,分析岸线演变规律,合理指导岸线开发、河道采砂等活动,及时发现和制止河道破坏行为,为维护河道生态安全红线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河湖纳污能力动态评估,划定河湖限制排污总量红线并严格监管,结合区域面源、点源污染治理,指导生活、生产污水的合理有序排放,持续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水环境容量。“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按照“系统治理”思路,遵循区域生态环境特点,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修复,保障河湖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