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成果显著

2019-04-30 06:40栏目:健康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宁夏报道( 付莉娟 记者 房晓波)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便民利民措施正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为人们就医提供着最大化的便捷。在宁夏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先行先试,为群众开展在线门诊服务。而“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银川模式”,未来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居民就医全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打造适合西部地区的低成本、可复制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综合体系。

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成果显著

远程诊断让优质医疗服务下基层

“这位老人患有室性早搏和心肌缺血,必须马上就诊。”2017年4月初的一天上午,王海珍医生在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看到从银川兴庆区中山南街社区服务卫生中心传来的心电图,迅速出具诊断报告,并将报告实时传送回社区卫生服务站,又拨通了社区医生的电话,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王琴是中山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在接到王海珍医生的电话后,她马上给患者李先生拨打了电话,第一时间告知老人检查的情况,并联系好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准备接诊,为老人做进一步检查。

“像这样的预防工作,几乎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发生。”王海珍介绍说,在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每天都有超过1000份电生理影像图从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传输到这里,银川、中卫、固原、吴忠、内蒙古……源源不断。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依托,七名专业诊断医生马不停蹄地做诊断,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诊断报告反馈给基层,遇到高危患者,立即启动干预方案,电话通知基层医生和患者本人,为救治争取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数据显示,从今年2月份开始,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的诊断量呈爆发式增长,每周三的心电图都在2000份以上。“尤其是夜班,我们夜班大夫经常一晚上要诊断400至500份常规心电图,还要至少分析四至五个动态心电图,24小时为基层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远程诊断服务。”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主任余新艳说。

患者在基层医院做检查,由三甲大医院的专家远程做诊断发报告,指导患者下一步的治疗,这样的就医模式,银川人已经习惯了。早在2013年,银川市就依托市医院的优质诊断资源组建了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县市级医院等提供远程心电诊断服务。如今,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已经辐射全区26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并向区外辐射,累计远程诊断了71万余份病例,并探索形成了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

而这仅仅是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一个微观缩影,除了远程心电诊断,还有远程影像诊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银川远程睡眠监测中心、银川远程癫痫监测中心、银川远程病理诊断中心、银川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和银川区域消毒供应中心。这些覆盖各个领域的远程诊断中心如同一根根强壮的血管,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源不断地向基层输送,实现区域诊断同质化,让基层老百姓(603883)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互联网+”为线上诊疗保驾护航

远程诊断不仅从社区到医院,还能从银川到北京。

说起自己去年的那次在线问诊的经历,银川市民马女士至今都印象深刻。“先是被查出纵膈淋巴结肿大,基本排除了肺部恶性肿瘤的可能,但却无法明确病因。”马女士说,当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管医生告诉她“无法明确病因”的结果时,实在让她和家人心悬了好几天。

幸运的是,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女士通过互联网问诊平台申请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钟旭大夫的远程专家门诊。钟旭看了当地医生上传的病历资料,初步判断患者的问题是结核病引起的,之后的治疗,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在网上看北京的大专家,只用了不到半小时,这要是去趟北京,增加了交通住宿成本不说,还不知能不能挂上号呢!”马女士说,从那之后,她发现自己总能在电视上看到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关的新闻,这些曾经看似与自己无关的技术在现实中温暖了自己,和自己的健康紧紧扣在了一起。

林志淼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2017年他在好大夫网站实名注册认证,提交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职称证、身份证等证件,完成多点执业备案后,成为好大夫在线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的一名在线执业医生。他说,从现行政策来说,多点执业不需原单位同意。但他告知供职单位,在网络上有了知名度,不少患者会慕名前来,线上线下相互促进,不会影响线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