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我省健康扶贫工作综述

2019-04-01 23:19栏目:健康

  青海新闻网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将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举全系统之力,精准施策,精准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因病致贫返贫存量明显减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41.6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24.6万人,减少了17万人;同期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7.8万人,减少到3.8万人,减少了4万人。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的可及性、可得性进一步提升,“少生病”的愿景逐步显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顶层设计,政策支撑,扶贫机制更加健全

  青海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因病致贫返贫率高,群众疾病谱复杂。依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健康扶贫有关意见、方案、政策,结合实际,注重政策措施体系设计,会同民政、人社、扶贫等部门制定印发了《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实施方案》《青海省农牧区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贫“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以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为总纲,其他政策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月报和双月通报、考核评价、宣传鼓励四项制度,用制度规范和强化健康扶贫工作。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将健康扶贫列为全省卫生计生三大重点任务之一,纳入年度卫生计生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党组重点任务调度表,制定责任、任务、目标三清单,狠抓落实。实行双月通报制和专项跟踪督导制,组织开展了两轮健康扶贫专项督导,39个贫困县全覆盖。依托考核评价制度,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压实责任,通过“硬”指标,形成“硬”约束,确保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限“五落实”。强化宣传鼓励机制,将健康扶贫政策传播与全民健康素养、康福家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包虫病预防宣传、“三下乡”活动紧密结合,有效传播健康扶贫政策、防病知识,从源头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的健康素养和意识得到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达96%以上。

  ●压实责任,补齐短板,推动攻坚任务压茬进行

  我省自觉树立看齐意识,及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次扶贫攻坚座谈会精神,先后召开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脱贫攻坚推进会、大病专项救治启动会、健康扶贫专题培训班、现场观摩推进会,分别从制度建设、政策解读、任务落实、督查督导、经验借鉴等方面,持续加力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松劲,紧盯政策落实和扶贫成效,狠抓问题整改,列出清单,限定时限,补齐短板,促进了提质增效,确保了任务落实。统筹“三下乡”、联点帮扶送温暖、“两节”扶贫慰问调研等活动,在全省持续开展健康扶贫暖心服务活动,去冬今春组建工作队伍783支,累计义诊和健康免费体检5万余人次,救治了230名贫困大病患者,随访了1.3万多名慢病患者,开展宣传活动510场次,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册、健康知识宣传折页30万余份,慰问金、药品、慰问物资420万余元。

  ●一人一策,分类救治,“三个一批”显成效

  坚持以“三个一批”行动为主线,结合全省居民疾病谱,在国家确定的9种大病基础上扩大到14种,以县为单位,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实行挂图销号,分批分类救治,精准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罹患14种大病2860人,已救治2370人,救治率82.87%。将签约管理的慢性病病种扩大到25种,全力推进家庭医生、驻村干部或计生专干“双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与贫困患者签订慢病管理服务协议,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乡村干部与贫困患者签订医疗报销服务协议,讲清医疗报销的相关政策及流程等,跟进服务,帮扶群众足额、足项享受政策,发挥政策保障“引路人”的作用。织密织牢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四道保障线,凝聚合力推进重病兜底保障,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省保监局、省扶贫开发局、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青海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专设“健康保”,为9.3万贫困人口提供了39.8亿元的保险保障。面向患病贫困人口同步实行“六减四优先十覆盖”政策,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累计让利于民2.5亿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覆盖贫困人口。2017年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接近90%,“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真帮实扶,提升能力,方便贫困群众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