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看六枝特区健康扶贫的具体实践

2019-03-27 17:31栏目:健康

看六枝特区健康扶贫的具体实践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

  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远程医疗……近年来,六枝特区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等手段,县、乡、村三个层面齐努力,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大病有救助,全力筑牢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防治线。

  县级层面:建立保障,斩断因病致贫之根

  今年2月初,家住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新春村73岁村民张元珍时常感到腹部绞痛并伴随发热,张元珍有些苦恼:“去年才脱贫,家里哪有钱看病?”“扶贫政策脱贫不脱钩,报销下来花不了多少钱,还是赶紧去医院看看吧!”老伴催促妻子。

  2月15日,张元珍来到六枝特区人民医院门诊挂号检查,经诊断,张元珍患有胆总管结石,需立即住院治疗。

  “我住21天院,没花一分钱住院费,老伴陪我住在病房,我们只用了点生活费,自己能承担。”躺在病床上的张元珍说:“2万多元的住院费直接减免,不用垫付,个人只承担1000多点,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政策,这种病治不起啊!”

  为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六枝特区实施了健康扶贫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通过整合民政、卫计、大病保险、新农合等资金,实施一站式报销,千方百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率。

  3月7日早晨,在六枝特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医院副院长王文勇介绍,六枝特区融合医疗资源,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新农合、大病商业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扶贫等医疗救助保障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90%,切实减轻了贫困群众看病就医带来的经济负担。

  “辛辛苦苦十几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一句简单的调侃,道出困难群众患病后的真实写照。以前,对他们而言,一场大病往往就是一场灾难,不少困难家庭,因为大病变故,生活雪上加霜,而现在,这种现象成为了历史。

乡镇层面: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卫生院诊治能力

大用镇大用村6组村民王仕琴患有糖尿病10多年,虽然她家离镇卫生院很近,但多年来,王仕琴都选择坐公交到六枝特区人民医院或市第二人民医院看病。

为何舍近求远?“不相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怕看不好病。”王仕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自大用镇卫生院完成“共同体”建设、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卫生院配备了彩色B超、动静态心电图机、全科诊疗仪等先进设备,建立了特色中医馆,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市二医派驻专家到卫生院坐诊,一对一带教,大用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看病人数和住院人数逐月攀升。

大用镇卫生院院长邓连勇说,现在卫生院除了能看慢性病,还能开展清创缝合手术,处理常见病等,病人从以前的门可罗雀到现在的门庭若市。大用镇卫生院2016年几乎没人住院,2017年普通住院10多人次,到2018年,大用镇卫生院新农合报销合计12220人次,普通住院239人次,减免报销98.85万元,普通住院人数是2017年的20多倍。

2016年以来,六枝特区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开设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打造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等,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村级层面:村卫生室,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东风村属六枝特区贫困村之一,距六枝特区城区13公里,居住最远的村民骑摩托车要半小时、走路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城区,看病难、看病贵一度困扰当地老百姓。

3月7日,记者从银壶社区卫生院出发,沿着通村公路来到东风村,寨子里一栋崭新卫生室格外耀眼。东风村卫生室是大连市援建项目,于去年10月30日竣工,12月投入使用,配齐了乡村医生,增加了医疗设备,提高了村卫生室医疗水平。

“你血压有点高,以后做菜少放盐,少吃腊肉之类的烟熏食品。如果连续检测血压都高,就要服用高血压药。”检查后,乡村医生胡再文叮嘱东风村前来看病的村民刘国慧。

“村里有了卫生室真方便,出门几分钟就到,看一些感冒、头痛等小病再也不用出村了。”刘国慧说,以前村里没有卫生室,看病开药要走1个多小时到那固坝坐公交车,再乘车近1个小时到人民医院看病,既麻烦又不方便,现在感觉到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