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记者调查:家门口,为何难有好医生?

2019-08-25 11:04栏目:房产
TAG:

本周一8月19日,是第2个中国医师节。围绕这次医师节,四川泸州市人民医院的一首歌在网络上走红了,歌名叫《医生是人不是神》。其中有一句歌词,估计很多人都记住了:病人太多了,高峰时期,连上个厕所都难,所以医生一定要有一颗铁打的肾。

在这段歌词中,我们看到医生的不容易,可是还有同行出来调侃吐槽,你们有时间拍这个歌,肯定是工作量还不够饱和,因为我们每天下了班只能瘫在床上。有点比苦的意思,但事实恐怕也正是如此,中国每年的门诊量超过80亿人次,这庞大的数字又在向三甲医院集中,所以门诊时带尿不湿,这可是发生在医生群落当中的真事儿。

那么能不能分散一下,让很多好医生也能下沉去到我们的小区周边开诊所呢?你别说这样的试点今年还真在卫健委等5部门的推动下,开始试点了。我们真的将来能一出家门就遇到好医生了吗?高水平的医生愿意来到我们家门口吗?

Part 1 10座城市放开新办诊所审批

在北京CBD里有一家中医诊所,每到中午,就会有附近的上班族前来,缓解一下久坐后的肩颈酸痛,也有人趁着午休,来问个诊,抓个药。他们选择这里的原因,主要是方便离得近,不用排队。

张一芸,是这个诊所的主任。2005年,她从高校退休后,和几个医生朋友一起创办了这家中医诊所,一开就是14年。虽然有着多年中医系统的管理经验和优质医师资源,她的诊所在早期依然经历了重重阻碍。

康信苑中医诊所主任 张一芸:我在的单位是中医的系统,那时候没有想到那么多流程,那么多要做的工作。跑医疗机构,当时叫卫生局,现在是卫健委,那个应该是六七次,七八次。工商局我记得很清楚,是七次,第七次的时候,把执照拿回来的。

从筹备到开业,用了一年时间,因为没有医保,诊所开业初期客人并不多,前五年亏损,合伙人因为不赚钱退出,张一云不得不借钱买下别人的股份,陆陆续续向朋友借了一百多万,从一个小股东变成了大股东。好不容易解决运营上的困难,年年攀升的房租又成了新问题。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和国家医保局制定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其中提到,在北京、上海、成都等10座城市放开新办诊所的审批,此次试点简化了开办诊所的准入程序,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2019年9月底前,各试点城市需启动试点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我们这一次在试点文件当中,跟以往医疗机构的审批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在于一个是我们实行备案。你可以开办,你可以先建起来,建起来之后你告知,告知卫生行政部门,行政部门觉得你这个符合我的标准了,我就给你发许可证了,不用再层层的这种审批了。另外,在备案看符不符合标准的时候,最大跟以往的不同是我们更注重他的软实力软件,而弱化对于一些设备设施的这个要求。

在健康中国的构架中,诊所应该承担起分级诊疗的作用,因此当前我国私人诊所的现状,不是缺少资金生存困难,就是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环境差,又没有好医生,老百姓不愿去。针对这一情况,本次《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将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支持诊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在英国,门诊90%都是在诊所,医生都是全科医生,其中只有10%转诊到医院和专科医生。但在我国,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登记在册并实际运行的诊所近22万家,但绝大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中医,口腔类的专科诊所,很少有全科医生的私人门诊。

好医生毫无疑问的会像三甲医院这样的好医疗机构集中,可越是集中,反过来,他们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因为患者全往三甲医院来,只要是好的医生,一上午挂的号都是几十个。患者经常抱怨医生聆听他们说的时间太少,可真不是医生不愿意听,一旦在你这时间长了,下一个患者恨不得踹门,显然这不属于良性循环。如果让好医生愿意向外走,能够多点执业,甚至来到民众中间创业,是不是一种改变的方法?医生愿意吗?患者因此能得到什么?

Part2离开体制执业容易吗?

从微表情中捕获患者内心,听患者倾诉并能感同身受,在某诊所工作近一年的妇产科医生牟田,如此这般需要耐心才能经营好医患关系的尝试,于原单位中却是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