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大伙房蹲点报告:守护好2300万人的“大水缸”(2)

2019-05-09 10:53栏目:房产
TAG:

洁净的村道,清澈的河流,清新的空气……踏入处于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古楼村,一幅美丽新农村的图画徐徐展开。

行走在村道上,记者发现这个有着千余户人口的村庄,竟然没有一个垃圾箱。

“没有垃圾,还用什么垃圾箱!”古楼村党支部书记李玉中自豪地说。

“怎么能没有垃圾?”

李玉中笑着说:“秘诀就是‘五指分类法’,垃圾一分类,就把垃圾分没了。”

在村民李广珍家院里,记者看到一块蓝色的大塑料布蒙在一个坑上面。“剩菜剩饭都倒在坑里留着沤肥,塑料瓶是等着卖的,秸秆直接烧大锅,而农药瓶、废电池等有害垃圾还能置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只要动手分一分,啥垃圾都有用处。”李广珍扳着手指向记者详细介绍可腐烂、可燃烧、可变卖、建筑、有毒有害五种垃圾的分类方法。

“村中环境大变样,不仅村民满意,就连来走亲访友的乡亲也都夸我们村变美了。”李广珍高兴地说。

在新宾县,“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的处理体系,已经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县181个村不设垃圾箱,实现了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

在“大伙房”周边乡村,不仅垃圾不“出门”,污水也能循环用。

4月26日,记者在抚顺县上马乡通什村村民陈永庆家,看到用于处理农村家庭污水的分散式处理设施。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使污水不流入大伙房水库。

这种污水处理池学名叫“分散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表面上看就是一个两平方米大小的小花池,上面种着黄杨、芭蕉和兰花等根系发达的植物。

陈永庆介绍,在小花池内,铺上大小两层鹅卵石,再铺上泥沙,最后种上植物。鹅卵石表面长出的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再用植物的根部来吸附鹅卵石上的微生物。生活污水从家里排放到池中,从另一头流出就变成了清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守护好2300万人民的“大水缸”。如今的大伙房水库,远处,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近处,碧草葱郁,鸟语花香,呈现“岸绿、水清、景美”的和谐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