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辽宁老民居:老房子讲述了怎样的老故事(组图)

2019-04-03 19:01栏目:房产

辽宁老民居:老房子讲述了怎样的老故事(组图)

 

  复州城西街老宅,承载多少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本文图片由记者 徐丹伟 摄

辽宁老民居:老房子讲述了怎样的老故事(组图)

 

清代横山书院

  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第一次被列入了普查登记内容复州城内,众多明清时期风格的建筑虽历尽沧桑,但直到今日,却依然展现出当年的恢宏与精致

  我省古民居成“片”保留下来的极少,多是以“点”和“线”分布保存下来。如辽西走廊上的前所城、兴城古城、辽南的盖州城、熊岳城及辽北的开原老城等

  目前我省这份文化瑰宝,部分地还在遭到人为的破坏,有的被改建,有的甚至被拆除

  古民居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精美的建筑样式,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历史的“发言人”,历史在它身上凝固传承。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第一次被列入了普查登记内容。

  我省古民居现今状况如何?需要做哪些有效的保护工作,才能把这些历史的活化石尽可能完美地传给子孙后代?带着这些问题,盛夏时节,记者踏上了寻访我省古民居之旅,倾听那些老房子流传下来的古老故事,请教各方专家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传给未来。

  追寻“老房子”的历史记忆

  绥中县小河口村像是“世外桃源”,群山环绕,绿树依傍。村庄的一侧,就是蜿蜒起伏的明代古长城。

  进入村口,青砖灰瓦的古民居便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起脊的瓦房,探出的房檐,保存完好的滴水等等。

  村里留存下来了近10座古民居,在建筑样式、格局上基本都是一样:人字架形屋顶,上面覆盖着颜色不一的瓦片,有的发乌、有的泛白——据随行的绥中县文管所所长齐昕介绍,这是因年代久远撺瓦所致。因为瓦有了一定年代后,经雨水浇、风化、侵蚀或者遭人为踩踏破坏,需要补换一些新瓦,而其中还留有一些老瓦,因此房顶上的瓦颜色不一。

  村民王翠玲现在居住的房子是一座较为典型且保护相对完好的古民居。据王翠玲说,她住进这所房子大约有六七年了,是从她表哥手里买下的。房子原本是她表哥的爷爷的房子,代代传下来的。她听村里的人说这房子大概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记者穿过外间进入里屋,看到靠窗连着一排土炕,有一根较粗的木柱直抵炕沿。窗子是典型的木格子式向外开的老窗。探出的房檐遮住了夏日午后的阳光,小河口古民居大都冬暖夏凉。而外屋的另一侧也是两间房,两家共住在这五间房里,每家各两间半,厨房共用。

  村民范淑琴今年77岁了,她说她21岁结婚时就住在这老房子里,到现在已有56年了。“在唐山地震时,这座老屋曾被震坏,墙都震裂了。”至于房子到底何时所建,老人说她也弄不清楚。

  绥中县长城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王云刚向记者介绍说,这种建筑在清代有,在民国也有。“具体建造时间还没考证,但无论其是哪一时期,它都属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无疑。”

  小河口的古民居引起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关注。“文物普查还没有推进到小河口,大概今年9月,文物普查工作将推进到这里。”绥中县文物保护部门表示。

  正在进行的规模宏大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第一次被列入普查内容。

  今年3月,大连市的文物普查工作人员收获了一份惊喜,他们发现:在复州城内,众多明清时期风格的建筑虽历尽沧桑,但直到今日,却依然展现出当年的恢宏与精致!

  复州城保存下来的古民居中,以传统的砖石结构为主的瓦房居多,为硬山式建筑,古朴典雅,门前多建有门楼。

  “这次新发现的复州民居有近2000间,它们对研究瓦房店地区的清末传统建筑、社会生产生活、商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复州城镇文化站站长金延年兴奋地对记者说。

  共2页。 1 : (辽宁日报)

  

辽宁老民居:老房子讲述了怎样的老故事(组图)

 

复州古城门

辽宁老民居:老房子讲述了怎样的老故事(组图)

 

老宅中纳凉的稚童

  幽深大院里的古老故事

  据介绍,小河口古民居与周围其他地区的房屋相比,除稍具圆形的平屋顶和人字形屋顶这一明显区别外,在室内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异:这里的古民居,里外屋由木板间隔,厚约4厘米;木板间壁墙中间挖有一个碗口大小花瓣形的孔。据当地老人讲,这个孔是过去婆婆为监督在外屋做饭的媳妇而凿设的。在河北和辽宁一带,这样的木板间隔墙是绝无仅有的。

  古民居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美的建筑装饰,更多时候还体现在它对历史的记录。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向东在谈到古民居的价值时,着重提了三点:一、民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家庭组织、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民居不同的居住使用功能。二、民居反映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本地区的建筑材料、构造技术等。三、民居的一些装饰和材料反映了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习俗和审美意识。

  7月8日,记者来到复州城镇采访。这是辽南的历史文化名镇。一走进镇内,记者便被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所吸引。唐代的永丰寺、辽代的永丰塔、清代的横山书院都坐落在这里。

  古老的民居,与古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留存下来的这些古老建筑,极大地丰富了复州城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延年表示。

  “复州地区历史悠久,明清两代都是州治的所在地,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都很发达。建筑也比较典型,留下来的建筑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民居分布在古城区的东街和西街。

  “古时,身份高、地位显赫的人家,通常住四合大院,粉皮白墙,青砖青瓦,大门两侧有门房,正房前两侧建有厢房,门墩及墙脊雕刻有吉祥图案,建筑布局对称。”

  金延年如数家珍,“在复州城内,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马家大院、高家大院、韩家大院……”

  这些深宅大院现在大都有人居住。多年来,有些古宅因居民翻修而部分改变了原貌,个别古宅竟以铝合金门窗取代了木式门窗。

  大树参天,环境幽静,古朴、幽深的韩家大院在当地是个很有代表性的四合院,院中有两个门楼,多进式的院落保存完整。

  房子的主人韩昭阳是位老中医,今年82岁。 “仙芝堂”的牌子就挂在老房子的东屋墙上。这是一个中医世家。

  韩昭阳老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座他居住了多年的老房子:“正房建于乾隆五十年,西厢房建于光绪十六年,同时还对二门楼及正房进行了重修,至今保持了原貌。”

  韩家大院位于复州城南城根底弄(文庙街)。“清乾隆五十年,由何公馆所建,清乾隆五十七年由州官拨给学正韩鹏十专所住;二代韩继初(先教学后业医);三代韩东华,高级中医师;四代韩昭阳、五代韩龙章、六代韩国、七代韩灼住至现在。”

  现在韩家四代人居住在这个四合院内,其乐融融。“从小时候记事起,这院子里就有这么多树。”54岁的韩龙章言语间透出对这个深宅大院的深厚情感。老房子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他对往事的许多记忆。

  辽宁古民居知多少

  在瓦房店市文化体育局,记者看到了2005年该局报给市政府的关于保护复州城内两处古街、十一处古民居的请示:“复州古城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于1976年被拆除。现存的古街道、民居就显得极其珍贵。为保护好现存的两处古街道,十一处古民居,请政府下文予以公布。”

  瓦房店市文化体育局副局长张杰介绍,“‘请示’已经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 ”

  辽宁古民居现存的到底有多少?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向东介绍说,“我省是多民族聚居省,又是满族的发祥地,主要民族有汉、满、蒙古、朝鲜族等,各民族受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信仰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居形式。辽宁现存民居主要分布在明清的古城内或较为偏僻的村镇。”

  但是,我省古民居成“片”保留下来的极少,多是以“点”和“线”分布保存下来。如辽西走廊上的前所城、兴城古城、辽南的盖州城、熊岳城及辽北的开原老城等。还有一些建设步伐相对较慢的村镇,如凌源三家乡、新宾乡上夹河及凤城白旗镇等地还保存着一些古民居建筑。

  我省古民居呈现哪些特点

  2004年,兴城市一处百年民居——周氏住宅引起了欧盟文化机构的兴趣。前来考察的项目官员评价说:“周氏住宅是非常罕见的古老城市庭院,可以根据亚洲城市援助项目中‘重新利用古老历史建筑使其成为以旅游为主的经济行为’的原则加以利用,并将其作为示范。”

  周氏住宅的原主人为当地绅商周永吉。周氏住宅具有典型的辽西民俗特色,结构为传统的四合院建筑,临街为六间门房,二进为七间出廊抱柱的正屋,东西各有三间厢房。屋顶全部为当地民居通用的囤顶,有很好的防雨保温作用。整个建筑结构简洁合理,古朴典雅。

  据了解,我省古民居以院落式的民居为主,有四合院、三合院,还有只有单纯正房和院墙的。其建筑材料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常采用砖、瓦、石材、土坯、木材、草等。

  在区域特点上,辽宁西部地区的民居多以囤顶为主。墙为青砖或青砖与毛石合砌、木架泥顶,多为南炕,屋顶上可以晾晒农作物。多为五间或三间,带东西厢房及门房。也有硬山顶的,分布在西北部山区。辽南地区降雨较多,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多为毛石墙体,也有青砖与毛石合砌。辽东与辽北民居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青砖墙体,也有草顶屋,泥墙,多为南北炕或“万“字炕。

  共2页。 9 2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