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把房子留给孩子,还是卖掉它去海外养老?(2)

2019-03-07 22:49栏目:房产

前面说过,美国人退休后去发展中的热带岛国养老是降维打击。例如在哥斯达黎加突然食物中毒,住院治疗两天的花费是两千多美元,这点钱在美国可能也就够个急症室费用,并且美国本土保险昂贵,购买国际医疗保险的费用可能还不如本土价格的数分之一。

然而,对于中国老人来说,本土与海外医药费的差距可能就要颠倒过来了。在北美论坛上,经常看见移民咨询回国看病看牙的帖子,国内的医疗费用与保险相对来说可能要远低于上面那些著名的度假国。上个月,一个高中同学在曼谷过完新年准备回来时,四岁小女儿突然发烧住院,光是三四天住院费就花了一万多元。

在外国人看来是捡到宝的便宜医疗,中国人眼中可能就是天价医疗。而如果是有慢性病的老人,或者出外之后突发重大疾病,可能产生的医疗费用相对于国内将是相当可观的,即使通过高端医疗保险能够覆盖,第三方国家的医疗水平也可能对病症无能为力,最终仍然是返回国内救治。

这也就难怪会有人说,出国养老的必须是“老人中的壮年人”才能胜任了。但即使身体健康,能在心态上做好在国外独立生活的准备,就像上面提到的美国老人无法靠养老福利作为单一经济来源一样,中国老人想要在国外过上舒适日子就更加需要额外的收入来源去购买商业保险了。

根据估计,我国目前退休金平均水平约为 2500 元人民币,离 2000 美元的国际退休生活舒适线还有一大段距离。要达到这个门槛,对于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有产老人来说,也许还是个可行的目标。例如北京(楼盘)市 2018 年退休养老金月均 4000 元左右,加上如果有一套房子用来出租,一万多元租金,再由商业保险和子女补上个三五千元,还是刚可以够上 2000 美元基准线的。

然而,要知道这个 2000 美元只是包括了一套合格的公寓,日常医药、饮食以及最基本的娱乐开销而已。这一万多元所提供的生活,要达到国内同等金额下的水平,可能还需要再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对于国内绝大部分家庭来说,老一倍工作一辈子最后手上剩下的可能就是一套房子,根据西南财大的一份调查报告,房产占中国城市家庭财富比例达到 70% 以上。

我们说,国内一线城市的有房家庭,可能可以通过出租房产来进入门槛。但是对绝大部分家庭来说,房产要对老人出国养老做出贡献的话,可能就是变卖了,而这在传统的中国家庭观中可以说是一个禁忌了。

我们的传统家庭观念中,父母希望全身心投入抚养子孙的方式来换取老有所依的结局,而子孙则在成年后以对长辈的赡养交换家产的继承权。现在更直接了,就是你把房子给我,我替你养老。

占家庭总资产七成的房产自然就成了上述关系重要载体,具有维系家庭经济基础和两代之间权责传递的双重作用。而在西方国家的海外养老中,房产变现却是保障生活“过得舒适” 的前提,这个前提首先就要被国内百分之九十的家庭否决。

对于目前占据主流的 421 结构的家庭来说,房产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去年以房养老险落户杭州(楼盘),立刻就引起热议,反对声占据绝对上风。过去经验里,类似保险品种在武汉(楼盘)试点三年只有3户签约,新闻调查称 98% 的子女反对父母以房养老。

这种讨论一般会从简单的经济账上升到道德审判,变成对父母没有尽责,子女没有尽孝,还有商业力量为利润破坏人伦的尖锐指责。新闻下面有人评论“不孝子再不对老人好点,什么也得不到了”,也有人说“辛苦了一辈子,最后房子却还要被银行收走,人财两空”,知乎某个回答下面的回复甚至直接就对这个政策的支持者破口大骂。

实际上,在房价压力成为年轻人压力主要来源之一的当下,加之城市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家庭观念中人伦关系逐渐向金钱关系转变,传统道德已不再具有足够约束力,家庭代际的关系需要通过财产担保,以达到不成文契约的作用。

在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比例下,没有房产变现带来的财力支持,仅靠平均 2500 元左右的退休金是很难做到让老人在外幸福地过上十几年退休生活的。

然而,需要清楚的是,即使房子和财政的问题能解决,出国养老的帐能算得清楚,老人们仍需解决叶落归根、语言问题和文化冲击等问题,在目前这批中国老人中,随便哪个都是极难克服的。

在广州(楼盘)日报的那篇文章里,那名老人还表示每月一万多林吉特(汇率1比1.65,大约两万人民币)的收入证明对于一个退休老人家来说实在太多了,“很多过来养老的人都还算得上是中国的有产人士,把国内的房子租出去,靠租金和退休金来维持在马来西亚的退休生活。一般的工薪阶层要在马来西亚养老还是很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