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黄桷树财经沙龙的关键词:重庆向西,成渝关系,融入世界

2019-09-03 15:21栏目:财经

黄桷树财经沙龙的关键词:重庆向西,成渝关系,融入世界

  “科学城是重庆的百年大计!”

  “重庆的第二机场很可能落户璧山。”

  “成渝之间是相爱相杀的关系。”

  ……

  2019年3月27日下午2点,黄桷树财经沙龙——“献策重庆经济发展”在重庆新媒体产业园一楼如期举行。

  黄桷树财经举办本次沙龙只有一个目的:为重庆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在圆桌讨论环节,黄桷树财经联合创始人姚伟与三位嘉宾进行了对话。

  三位嘉宾分别是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小光先生,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王秀模先生,富国富民资本董事长、富民康民健康董事长王世渝先生。

  (一)

  姚伟:现在重庆的经济发展有两方面的战略性调整。

  以前重庆是一路向北发展,龙兴和水土这些地方都由农村变成了城市,向北发展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重庆于是调转方向,决定向西发展;以前重庆非常强调招商引资,现在重庆设立了科学城,还准备把重庆高新区进行整体改造升级,由高速度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三位嘉宾,怎么看待重庆对发展进行的战略性调整?

  易小光:重庆市政府提出了要建设“科学城”。

  我认为科学城不光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重庆的发展方式由以前主要靠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人才,现在应该是通过教育、科研、高新产业高地的打造,到自主创新为主的模式转变。

  某种意义上,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是历史的一种选择。

  有点巧合的是,科学城在重庆的西部,这个西部正是我们成渝城市群相互相向而取的方向,在这个地方高校资源富集,也有高新区、西永园区、铁路口岸。在我看来,科学城不同于一般的园区,也不等同于再造一个两江新区,它应该成为重庆今后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它应该是重庆今后发展的百年大计,不是一朝一夕,不是来解决当前重庆经济波动的短期问题。

  王秀模:重庆以前向北发展,第一是地理因素,当时渝北有一块很平坦的地方,有利于产业布局。第二是许多市级党政机关、江北国际机场都布局在渝北。

  现在重庆向西发展的趋势出现了,包括有了大学城以及一些其他的项目布局,还有一个最新的动向,第二国际机场很可能布局在壁山,永川虽然也不错,但离主城区较远,重庆西边的崛起,不会亚于北边的。成渝之间的对接也是在渝西,我看好渝西的发展。

  王世渝:科学城,它是科学,也是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相比于附近的西安、成都,重庆的科技资源不一定比它们强。重庆应该思考在全球范围内怎么整合科技资源,科技的核心要素是人,人是可以流动的,重庆应该思考用什么样的机制把全世界的科技人才引入到这里来。

  科技作为内容,城市就是载体,规划一定要做好,要不就是产业划错地方,要不就是变成了空城。产和城的融合一定要考虑好,搞城市设计的人不太懂科技,而搞科技的人不太懂城市设计,所以必须把两方面的人才放在一块来进行规划设计。

  (二)

  姚伟:西部有两颗双子星——成都、重庆。两座城市不到300公里,坐高铁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中国政府一直想在西部打造成渝经济圈,但实际上不管是两地的官方还是民间,形容重庆和成都的关系都是“相爱相杀”,既彼此相爱,又互相伤害。三位嘉宾如何看待成都与重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易小光:成渝这两个西部伟大的城市,能够为西部的振兴贡献力量。

  这十来年,川渝两地、成渝两地,来自于市场民间的接触日益密切。两地政府在不断增加接触,加强互访。许多人在问,成渝两地的竞争怎么办?我认为,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不管是成渝之间,还是市内九龙坡、沙坪坝、大渡口、江北、南岸之间,大家相互没有竞争吗?现在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外,大家说第四极是谁,我认为成渝城市群有望成为第四极。

  我认为应该破除政府间行政的竞争,同时倡导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我们不要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成都做了什么,重庆就不要做什么。重庆做了什么,成都就不要做什么。要素流动靠市场,资本是逐利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其实是竞争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要创造条件让要素在川渝两地无障碍的流动。

  王秀模:怎么能叫成渝经济区?应该叫渝蓉经济区,成都的简称是蓉,重庆的行政级别远远比成都高,理应放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