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释放汇率弹性 更好应对形势变化

2019-08-06 08:05栏目:财经

8月5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出现大幅波动,并跌破7元关口,创阶段新低。

“破7”突如其来,但也在意料之中。分析人士指出,稳定不等于固定,适时打破人民币汇率不会“破7”的市场信念,有助于引导市场形成理性预期,释放宏观调控空间,更好应对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还要指出的是,在前期积累的贬值压力释放后,预计人民币贬值预期不会继续强化,货币当局没有放弃外汇管理底线思维,不必担心人民币持续深度贬值,也不必担心会引起资本外流大幅冲击本币资产价格。人民币汇率有望充分展开双向浮动,在市场力量推动下有升有贬。

“破7”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在于“7”已被市场认定为人民币汇率的心理关口。理性地看,“7”不过是个数字,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处在7或处在6.9、7.1并无太大差异。但在过去多年的外汇市场交易和外汇调控实践中,“7”逐渐被赋予特殊含义,人民币“破7”与否逐渐成了影响市场预期的一件大事。

不难看到,在2015年汇改后,人民币就多次徘徊在“破7”的边缘,但每次都有惊无险。每到人民币“破7”的边缘,相关部门总会强力出面,通过官员喊话、宏观审慎管理甚至动用外储、直接入市等进行调控。这一过程中,市场对于“7”的关注逐渐异化为不会“破7”的市场信念。

央行201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提及下一阶段政策思路时重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8月5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在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时亦表示,人民币汇率完全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前后对比可见,外汇政策没有改变。

那么,为何这次人民币汇率“破7”?此处需澄清的一个误区是,稳定不等于固定,“7”并非人民币汇率的不可逾越的红线,也不是货币当局非守不可的底线。

事实上,作为货币之间的比价,汇率波动乃是常态。有波动,价格机制才能发挥资源配置和自动调节的作用。当前,我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既然是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就不应固定在某一价位或不可逾越某一价位,人民币汇率“动起来”“弹起来”是市场供求力量博弈的结果,也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应有之义。

正如央行有关负责人所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是“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开展经济工作和宏观调控时,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刻意守“7”,只会让政策执行变得被动。适时打破不会“破7”的市场信念,有助于引导市场形成理性预期,有利于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也有利于释放宏观调控空间,更好应对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

有一种普遍担心是,货币贬值会打击市场信心、引发资本流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没有区分贬值和贬值预期。有研究人士指出,在货币当局干预下,市场供求驱动的货币贬值如果没有实现或没有充分实现,货币贬值预期就会一直存在,而这会激励资本流出且减少资本流入。这是贬值预期而不是贬值驱动的资本净流出。如果按照市场供求驱动实现了充分的贬值,没有了进一步的贬值预期,资本流出也就没有了动力,资本流动反而可能会更加平稳。


还有一种担心是人民币在市场供求的作用下会出现过度贬值。这里需指出的是,人民币汇率不具备持续大幅贬值的基础,而人民币“破7”也不代表货币当局放弃外汇管理的底线思维。应看到,我国汇率政策依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短期来看,人民币“破7”,难免对市场情绪有影响。但央行方面已表示,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正反馈行为,要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打击短期投机炒作,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稳定市场预期。人民银行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走势取决于基本面。研究人士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宏观背景是经济中高速增长、通胀较低、维持贸易顺差、国际收支稳定、国内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外债已下降到较低规模。从国际经验看,这种背景下货币出现大贬值的概率非常低。

借用前述央行有关负责人的话来说,目前人民币汇率既可能贬值,也可能升值,双向浮动是常态。如此看来,市场参与者更应做好风险管理,而非赌汇价走势。